苏州常被称为“东方水城”,辖区范围内不仅河流、湖泊众多,湿地数量也不少。
2022年,苏州全市新增受保护湿地面积17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从70.4%提升到72.4%,保持全省第一。
2022年以来,苏州各地各部门协同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国际湿地城市认证4大类、16项指标达成率已经超过80%。
国际湿地城市是全球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截至目前,全球共有两批43个城市获颁认证证书,中国共有13个城市入选,2018年常熟已获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为何如此重视湿地保护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富集之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加强,保护湿地这笔巨大的生态财富成为了诸多国家的共识。
近年来,苏州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取得一系列成效,全市有重要湿地103个,总面积249770.29公顷,占自然湿地面积的93.4%,数量和监管比例全国地级市第一。
自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苏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起全市协调沟通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全市新建、扩建湿地保护小区23处,持续提升湿地保护率,同时梳理形成科普宣教、保护修复、城市湿地和乡村湿地4大类亮点和成效,并创新发布《湿地自然学校建设指南》,实施“湿地公民科学家养成计划”,探索自然教育和志愿者体系融合发展,逐渐建立了“行业引导+企业运作+志愿者助力”的湿地自然学校发展体系,开创了湿地自然学校的“苏州模式”。
今年以来,苏州市积极推进湿地规划修编,推进国际重要湿地申报,推进科普展示馆建设,加大湿地宣传力度。
举办2023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宣传启动仪式,指导各地举办系列宣传活动,受众近百万人次。制定印发《国际湿地城市宣传行动计划》,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提升湿地保护的影响力。开展全市十佳湿地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评选,持续实施“湿地公民科学家养成计划”项目,启动国际湿地城市示范自然学校申报认定。
随着苏州申报国际湿地城市工作的推进,以及对湿地保护的不断投入,越来越多的生物在苏州被观察到。
今年2月,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进行鸟类监测时,首次记录到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出现在保育区。
自1980年以来,青头潜鸭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国际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其受威胁等级定为“极危”,其种群全球不足1000只成鸟,堪称“鸟中大熊猫”。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更新发布,青头潜鸭“晋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左一为保育区内发现的青头潜鸭
今年2月,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一位新朋友—鹪鹩(jiāo liáo),这是鹪鹩在苏州的首次现身。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内观测到的鸟类种数增加到231种。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苏州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更好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贡献苏州经验。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