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惠及更多患者 全国首个体外人工心脏临床试验成功结题
医研产结合,“中国心”将惠及更多终末期心衰患者。近日,一名中年男子在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Extra-VAD)的帮助下,成功度过心源性休克危险期,体外心室辅助4天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为其成功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同时,该院与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企业心擎医疗联合研发的全国首个体外心室辅助装置(即“体外人工心脏”)临床试验顺利结题。
“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就像个超强动力‘马达’,让疲惫不堪的心室得以休息,以辅助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度过困难期。”董念国教授介绍,作为一种替代心室作用的辅助循环装置,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对心衰患者或是等待供心实施心脏移植的患者有着重要意义。它通过人工心脏泵起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室做功,帮助维持全身血液循环,既微创又效果显著。
48岁的老王(化名)早些年做过二尖瓣置换术,后在当地持续进行内科药物治疗。近年来,他感到心脏受累明显,且有加重趋势,慕名前来协和医院求诊。经检查发现,老王心衰严重,心脏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患者体重基数较大,短时间难以匹配供心。
董念国教授团队立刻组织病情讨论,最终决定为他桥接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为等待供心争取宝贵时间。术后患者恢复迅速,胸痛等不适情况立刻缓解。在短期心脏辅助治疗4天后,幸运等到由国家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RTS)适配的一颗供心。董念国教授团队迅速为其进行心脏移植,现在患者已拔出气管插管,恢复平稳。
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平介绍,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具备中短期体外心室辅助的完全磁悬浮血泵,不仅可以短期过渡,还可用于心脏功能衰竭、需要临时提供心脏泵血功能的其他高危重症,如暴发性心肌炎和心脏手术后无法脱离体外循环的低心排患者的救治和恢复等。
在武汉协和-心擎医疗体外心室辅助系统临床试验项目结题总结会上,董念国说:“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创伤小、恢复快、价格合理。能为心脏移植做很好的过渡。让暂时无法适配到供心的患者等得起,用得上。”
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由协和医院与心擎医疗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历时近五年艰辛探索,成功转化到临床使用,是我国独立创新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短中期机械辅助设备。协和医院作为牵头临床试验的单位,在国内首创微创化体外人工心脏置入术式,更利于患者预后。
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更加适合于我国国情下的急性心衰治疗和移植前过渡支持,突破了我国在人工心脏技术领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困境。它的应用将精准地解决当前心衰治疗领域治疗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且同时为患者与医疗系统带来性价比更高的选择。不单是我国医工结合创新成果临床转化与应用的新典范,也将极大丰富与提升我国在急重症心衰救治方面的医疗资源总体配置水平,在解决我国卡脖子技术方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苏报融媒记者 刘晓平 顾玲 通讯员 轲晓渚)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