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着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除了修缮维护之外,“活化利用”已经成为当下古建保护的重要路径。
苏州的许多古宅都藏在街巷之中。在山塘街,有一座历史建筑叫做玉涵堂,它是明朝官员吴一鹏的故居,在他告老还乡回到苏州的时候,皇帝赐予了他这座宅院。玉涵堂总面积约有5000平方米,是苏州城外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朝民居建筑。面对如此大的一处古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相关部门给出了一份特别的方案。
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文杰介绍,如何将现代与古代、历史与经济更好地融合,这是制定玉涵堂活化利用方案的整体指导方向。玉涵堂的结构属于四路五进,西一路是邮票博物馆,西路是运河非遗文化展示馆,中路是国涵堂中医药,东路则是浮生集,是一个演艺项目。希望能够借此引入多方资源,创新业态。
在玉涵堂的梅花草堂里,一杯清茶、琵琶三弦,游客们沉醉在评弹的软糯之中。
水月(苏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程刚表示,苏州园林本身就是一张名片,而体验园林,不光可以是游览,也可以坐在园林里慢慢地去品,这种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水磨腔的唱段,从浮生集中隐隐传来。这里是昆曲《浮生六记》IP的首个线下主题空间,约上三五好友,喝杯咖啡聊聊天,学一段昆曲感受非遗,偷得浮生半日闲。
山塘浮生集主理人萧雁表示,浮生集现在已经打造成为一个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关注传统文化创新的场所,他们可以在这里能喝茶、聚会,还能观看演出。未来,浮生集还会加入更多新形态,包括知识分享、服务设计共创等,实际上就是打造多元形态。
既有免费开放的文化展览,也有雅致的文旅体验……一处古宅,多种功能,保护与创新兼具,这就是老宅如今的魅力所在。而被“盘活”的,远不止玉涵堂一处。位于十梓街116号的这处老宅,是著名古籍版本学家顾廷龙的旧居。2020年,古宅以“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为原则启动修缮。2023年2月,一家文化企业签约入驻这里,为老宅注入新时代的文化气息。
古宅的活化利用,不在一朝一夕,更在于长久的维护和规划。如今,最早一批修复使用的老宅,又开始经历一轮更细致的完善优化。
位于平江片区的大儒巷38号的古昭庆寺,早在2005年就作为平江文化中心向市民和游客开放。人们走过路过时都可以进去喝杯茶,看本书,品味苏式生活。从2023年年初开始,古昭庆寺也正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提升修缮,预计再过一个多月,就能重新对市民开放了,到时候这里的内容和活动都会更加丰富。
姑苏区文化馆馆长施政介绍,他们将打造“遇见大师”系列。第一,他们将在第一进宅院里引进姑苏区非遗大师的作品,打造互动体验功能;第二,会升级图书馆的功能,把姑苏区的衣食住行游购娱方面的一些书籍和内容整合起来,打造一个专柜专刊;第三,会把剧场的功能再扩大化。
据了解,在苏州现存的老宅中,有65处文保单位,169处市级控保建筑,可谓遍地珠玑。艺术馆、博物馆、咖啡店……这样一宅一策、百花齐放的活化路径,也为更多姑苏老宅的新生,提供了借鉴。
苏州文史学家柯继承表示,所谓活化,就是古建本来只能供给大家参观,但现在都能够使用起来。苏州对古建本身的保护,以及利用它起到的文化作用、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是做得比较成功的。这不单是苏州城的城建优势,也是苏州城文化的优势。要把这一块资源为自己所用,而且留下更好的传承给后代。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