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姑苏区定慧寺巷的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内,几株白玉兰开得如火如荼,成了备受瞩目的“新晋网红”。白玉兰的出圈掀起了连锁反应,不仅带火了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所猫“枇杷”,还让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这处国保单位为更多人所了解。与此同时,奋战在苏州文物保护工作一线的“苏文保”们,也由此向大众展现出浪漫、柔情的另一面。
“网红”白玉兰让国保单位“终结孤单”
“小红书”App上,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的几株白玉兰火了。这几株栽植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白玉兰,在2月底、3月初迎来了它们最美的芳华,被网友盛赞为“苏州玉兰天花板”“玉兰花顶流”。
与众不同的是,这几株白玉兰生长于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内,花树高大,枝干挺拔,从满是宋风宋韵的院落中直直地向上发展,高出白色的院墙和黛色的屋顶,再把势力范围扩展至周边,春风一吹,结出朵朵灯盏似的白花,在金色的阳光里愈显明亮、优雅,一丛丛,一簇簇,好似天然的华盖。更绝的是,从空中鸟瞰,玉兰花与肃穆的罗汉院双塔相映成趣,白花朵朵,如精灵一般环绕在古塔周边,凭空添出几许绝无仅有的“苏式浪漫”。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汉院始建于唐咸通二年,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时改称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重建殿宇并建砖塔一对。清咸丰十年寺庙毁于战火,仅存双塔及正殿遗址。东塔高33.3米,西塔高33.7米,八角七层,为砖砌仿木构楼阁式塔。双塔东西相对,外观相似,经千年依然巍然耸立,砖面用红黄两色粉饰,塔身逐级收分,苗条秀美。
千年的风雨不断改变着岁月,堆积着记忆,双塔就这样静静地矗立,见证了光阴流转、岁月更迭。在双塔白玉兰出圈之前,这处国保单位多少显得有些安静和冷清,除了清晨前来锻炼的周边居民,少有人走进这里。而如今,凭借着几张白玉兰掩映双塔的航拍照片,这处国保单位的“孤寂”终结于互联网时代。
萌猫“枇杷”成“苏文保”的生活调剂
3月7日下午,记者前往双塔探访白玉兰——即便是工作日,这里仍旧被前来打卡的市民及游客挤爆。他们之中,有人特意穿着汉服,有人带着“长枪短炮”,往往三五成群,在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内穿梭。而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定位于此的图片与文案实时新增,着实为这里引来一大波流量。
人群之中,有两个头戴安全帽、手拿工作簿的人尤为显眼。他们从大门入内,穿过游客,进入左手边的一道窄门。仅一门之隔,外面是赏花的游人,里面则是对着电脑查阅文物档案的工作人员。
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就在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内。大多数时候,奋斗在文物保护一线的“苏文保”们在院落里进进出出,骑上小电驴巡查姑苏区范围内的400多处文保单位,再回到这里把巡查情况录入电脑。
枯燥、琐碎,而又不能有一丝懈怠的工作日常中,院落里的春花,以及一只叫“枇杷”的三花猫成了“苏文保”们忙碌工作中的一点点浪漫调剂。在双塔白玉兰热热闹闹地出圈之后,“枇杷”也跟着火了起来。
回廊里,花树下,“枇杷”是游人眼中最佳的模特。它的活动范围,仅限于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内,似是这处国保单位的动物巡查员,守护这里也成了它的职责。它的步子慵懒而又优雅,面对镜头时,一脸自信与从容,还会跳上莲花石座拗造型呢。
据市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枇杷”是市文保所的第五代“所猫”。在它之前,所里有过4只叫着同一个名字——“心”的小猫。“枇杷”常常神出鬼没,时不时抓几只老鼠献宝似的叼到所长办公室门口。每天上午,“枇杷”会在各个办公室“巡视”一番,查看“苏文保”们是否在岗,心情好的时候,还会选一间办公室躺平“监工”。
“所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喜欢‘枇杷’,它的存在,为我们忙碌的工作增添了一抹亮色。”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综合研究部主任赵婷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王敏悦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