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朱雪芬
文明,赋予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阳春三月,漫步在苏州街头,见缝插针的“口袋公园”,实现了“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高颜值”的农贸市场里,充盈着人间最暖的“烟火气”;大街小巷,到处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学雷锋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都是苏州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的微镜头。一个个微镜头,汇聚起有目共睹的成绩单:2008年,苏州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于2020年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历史性地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域化、“满堂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道德榜样不断涌现,文明新风劲吹城乡,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以道德涵养文明,凡人善举层出不穷
最近,太仓双凤镇凤雅社区里,开来了一辆理论宣讲车,在家门口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理论宣讲服务。同时,社区还结合文化书展,打造了“戏前一刻钟”理论微宣讲,让社区党员群众在听书的同时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苏州不断创新形式,“众说学习”理论宣讲品牌内涵不断深化,“百名局长百场宣讲”“师说”“青年说”“百姓名嘴说”等系列主题宣讲活动持续开展。同时,利用全市现有170家县级及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3处红色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说”活动,讲好苏州红色故事。
润泽心灵,离不开榜样的作用。“宠妻”39年的蒋根元,是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阳澄湖村社区居民,由于妻子患有重病,生活无法自理,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精心护理,用真情撑起一个家。近年来,在苏州,凡人善举遍地开花,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全市涌现出全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全国重大先进典型17人次,中国好人182人(组),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23人(项),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1人,江苏最美人物35人,江苏省学雷锋先进127人(项),江苏好人271人(组),苏州市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近3000人。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在榜样的示范带动下,苏州汇聚起更多向善向上的力量。退伍老兵周根宏发起的吴江区水上救生协会,在成立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吸引了122名水上应急救援专业志愿者报名参与。常熟市尚蓝绿色环保俱乐部组建的一支湿地巡护队,参与志愿者近700人次,吸引越来越多群众自发加入长江湿地保护工作中。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291.46万名,注册志愿服务团队30052支,全市志愿服务活动蔚然成风。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更需要凝聚各方力量,人人参与、共治共享。去年,我市正式施行《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法之名护“文明之花”,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引导更多人做文明可爱苏州人。
以文化润泽文明,江南文化引领生活
在姑苏区平江路纽家巷,98岁高龄的江澄波老先生经营着一家文学山房书店,不仅吸引了一大批本地粉丝,也是爱书人来苏州必去的打卡之地。站在面积仅有20平方米的书店里,人们静静捧读,享受阅读的美好。而在树山村,作为苏州图书馆树山分馆的介石书院,也成了村民、游客感受江南书香和诗意的好去处。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苏州都散发着浓郁的书香。加快书香城市建设,苏州率先把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规划布局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加快打造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以各级图书馆为骨干,以家门口的“农家书屋”为延伸,以“市民读书站”为补充的全覆盖多层次的阅读设施。2012年至2021年,仅苏州图书馆分馆数量就从45家增长到98家,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点从零增长到140个,馆藏图书从374.8万册增长到658.8万册,借出图书从337.21万册次增长到572.19万册次,为市民打造了一个服务周到的“文化会客厅”。
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苏州正在持续发力。2021年,苏州发布《“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十大工程,着力在“江南文化”挖掘与研究、展示与呈现、转化与发展、传播与推广上下功夫,努力使苏州成为“江南文化”的核心叙述者、传播者和引领者。作为十大工程之一,“运河十景”建设工程将恢复提升建设一批地标项目和标志景观,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建成“最精彩一段”。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去年,《苏州全书》的编纂工程全面启动,计划用20年时间,对苏州地方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整理。同时,我市还揭牌全国首个地级市古籍馆“苏州古籍馆”,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启动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从中汲取中华文明的精神养分、夯实文化自信根基。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近年来,苏州文化设施布局日趋完善,“10分钟文化生活圈”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建成开放了一批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及片区型文化服务中心,全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将文化服务送至市民身边,以“精准滴灌”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市年均开展各类惠民展演展示活动超过7万场次,惠及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
以治理保障文明,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春暖花开,处处生机盎然。驱车行驶在太湖大道高架桥下,放眼望去,路口处的地面、桥墩满眼葱茏,各类花草绿植、太湖石点缀其间,仿佛行走在花园里。眼前的美景,得益于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开展的“太湖大道高架桥下空间景观优化提升工程”“太湖大道高架桥下机房外立面提升工程”。
城市因文明更美丽,生活因文明更美好。苏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文明创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今年2月,苏州市启动“文明润万家 苏州更美好”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9个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城市风貌和社会文明程度。清理整治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就是其中一项重点任务。而在去年,一场“共建洁净家园 同创文明城市”全民大扫除专项行动开展百日,全市2.5万家企事业单位、26万余人次社会力量及志愿者参与行动,17.4万处卫生死角、薄弱环节“拔钉消点”,超过30万处公共设施洁净如新,越来越多的美丽街巷成为城市新风景。
在文明赋能下,社会治理的成效显著。去年,苏州全市共改造老旧小区96个,惠及居民约3.6万户,建筑面积约409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推动了美丽宜居住区建设。2022年苏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满意度得分位居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第一,这也是住建部开展满意度调查以来,苏州市连续两年蝉联榜首。去年,全市新增和改建“口袋公园”83个,让“转角遇见美”成为品质生活“新标配”。
此外,苏州还构建“家门口”的文明实践圈,通过布局文明引导空间、丰富民生服务项目、打造共享服务网络,让文明和幸福在家门口再升级。截至去年年底,苏州已建成县级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3个,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108个,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城乡统筹、全域覆盖的实践阵地网络,文明实践阵地覆盖率100%。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美好正悄然融入百姓生活。每月中旬,一场“幸福里集市”都会在姑苏区三元一村小区的广场上按时举办,为居民送上理发、维修、磨刀、量血压测血糖等志愿服务,这是金阊街道三元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定期活动之一。而在去年夏天,三元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又开出了“家门口的暑托班”,缓解青年职工家庭暑期孩子“照护难”。这样的暑托班全市范围内开设了1355个暑托班,累计服务超23万人次。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