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体检要做CT,道路也不例外。给道路做“CT”是为了预防空洞危害,避免坍塌事故发生,尽早发现并处置塌陷隐患,确保市民出行安全。今年7月以来,市城管局市政管理中心对市管34条道路及13条地铁沿线市管道路,共约80.55公里道路开展了空洞探测工作。
道路为什么要做“CT”?近年来,随着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加速,雨污分流施工、地铁施工、地块开发及管线改迁、顶管作业等多方面原因,再加上管网箱涵、廊道工程施工作业以及地下取水沉降、流沙、富水等因素,造成道路形成地下空洞隐患的可能。但这些地下空洞隐患往往无法通过肉眼发现,这就增加了道路塌陷预防的难度。
为了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市政管理中心结合上述因素,按照时间节点对市管道路重点部位认真梳理,合理区分轻重缓急,高效开展空洞探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高效开展空洞探测工作的工具就是探地雷达,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人体做CT,就是利用雷达对道路进行快速扫描探测,通过对雷达波形进行分析判断及现场复测验证后,可以及时发现埋藏在路面之下的空洞、脱空、疏松等不同类型的道路病害,方便及时消除路面病害隐患,最大限度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记者看到,这套安装在道路综合检测车上、有“探地雷达”之称的道路检测设备,包括3D雷达主机、数据采集电脑及块状天线3个部分。其中块状天线安装在综合检测车车尾,由检测车拖着行进,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对路面以下5米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空洞“病患”进行“CT”检测。因为综合检测车行驶速度要控制在25公里/小时以内,对道路通行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检测主要在夜间进行,一夜能检测2条路左右。车辆较少或偏僻路段,也可以在白天进行检测。
“当车辆以小于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在道路上缓行时,发射天线会向地面下方发射高频电磁波,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技术人员会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度和时间的变化等特征,来判断地下病害隐患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等。”市政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相当于对道路进行一次深度“体检”,“体检”深度的精准范围为5米。
与车载式“探地雷达”配套的还有手推式“探地雷达”,其探测范围是人行道、边角地等道路综合检测车难以行进的区域。记者在现场看到,技术人员在人行道推行手推式“探地雷达”时,其行进速度低于市民的步行速度。
为了尽早发现并处置塌陷隐患,确保市民出行安全。今年7月以来,市政管理中心对市管34条道路及13条地铁沿线市管道路共约80.55公里道路开展了空洞探测工作。目前空洞检测工作已完成,共计发现道路病害153处,其中空洞病害36处、脱空病害101处、严重疏松病害11处、一般疏松病害5处。
市政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经检测判定塌陷风险较大的道路病害隐患,发现后会于第一时间通知相关施工养护单位进行封闭及维修。“目前,平山北路与龟山路交口、黄河南路与西安北路交口、夹河街与小北门路交口、复兴北路与二环北路交口、中山北路立交等处已探明的道路病害已经完成修复处置,经二次检测修复效果良好。风险较小的普通病害将统筹安排修复及定期检测,确保道路运行平稳安全。”记者 陆铭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