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的徐州清晨,带着秋季的轻微寒意。走进贾汪区汴塘镇孟省村煎饼坊,迎面而来的是夹杂着煎饼香气的浓浓暖意。
村民刘青正跟着专业直播团队学习线上销售煎饼。“现在有三千元钱的保底工资,另外还有销售提成,加起来能达到六七千元钱一个月。”刘青高兴地说,随着汴塘煎饼品牌越来越响,销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她的收入也会月月见长。
形如满月、薄如蝉翼,谁能想到一张小小的煎饼,能“摊”出农民的致富路。2023年“汴塘煎饼美食人”获省级劳务品牌,孟省村、河泉村村办煎饼坊每年可生产煎饼52万斤,销售额300余万元,带动51名村民就业,村集体增收45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强化就业富民,着力推动创业富民,让更多农民共享“丰收的喜悦”。
拓岗 招聘服务促进就业增收
早上7时许,睢宁经济开发区居民马丽军像往常一样从家出发,不超过3公里便到了工作地点,而此前,她在数百公里外的地方工作。
马丽军曾在无锡经营一家服装店,两个孩子慢慢长大后,她决定回到家乡照顾孩子和老人。去年,她关掉服装店回到家乡。今年春节过后,马丽军看到离家不远的一家公司在招工,便成功应聘。
在她工作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赶制订单:鞋模裁断、帮面车缝、鞋子合成……“厂里工作环境好,老人带新人进步快,同事之间关系融洽。下班能在家陪伴孩子,娃娃们变得更开朗了。”马丽军说。这两年,和她一样,在家门口走上工作岗位的群众越来越多。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增收的重要途径。
徐州大力强化就业富民政策,把工厂建在开发区、镇村里,把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让群众实现“顾家、务农、挣钱”三不误。
春节期间,全市各级人社部门抓住城乡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和企业复工复产关键期,启动“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助发展”活动。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84场次,参会企业累计提供岗位14.36万岗次,达成就业意向3.31万人次。此外,市人社部门还积极推动“就业政策宣传车”“企业招聘大篷车”“优质企业观览车”“直播带岗网约车”“返岗复工直通车”下基层、进企业、访车间,举办2024新春“局长”带岗直播招聘会,充分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
培育 劳务品牌助力转移就业
邳州市宿羊山镇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是全国最大的优质白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大蒜第一镇”。每年新蒜丰收时,有近万名蒜客来到邳州揽活“淘金”,带动六万多农户增收致富。
在8月上旬举办的第一届江苏省劳务品牌创业项目大赛中,“邳州蒜客”劳务品牌从3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三名的佳绩获得大赛二等奖。此外,“大李集东方饰品巧匠”和“汴塘煎饼美食人”劳务品牌近期被省推荐参展2024年秋季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
培育建设劳务品牌,能够实现就业市场与民生福祉的供需双赢,为增加群众收入提供有力举措。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
我市不断健全劳务品牌创建体系,将其作为提升就业质量、稳定就业收入的重要抓手。印发《徐州市劳务品牌推进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分级建立劳务品牌资源库,分类施策培育建设品牌,千方百计拓宽转移就业渠道、提升转移就业质量。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2万人,在劳务品牌建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了更稳定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可靠的保障。
倍增 创业补贴带动就业增效
“没有想到今年农商银行放款会这么快,再一次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看着手机贷款到账的短信提醒,农场主姜雪梅面露喜色。
在今年春耕生产资金需求的旺季,姜雪梅为了抢占市场有利时机,增加了人工成本,正当她为资金发愁时,一笔30万元的富民贷款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农民工就业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触网触电”企业,他们对网络信息接触能力比较强,很多具备一定学历和技能水平的劳动者,往往会把“触网触电”企业当作创业求职首选。
以“沙集电商”为例,该品牌已聚集了17个淘宝村、近900家电商家具加工企业、1.3万家网店、约200家电商配套企业,吸纳了3万余名从业人员。
支持政策是农民工创新创业的阳光。徐州不断升级创业支持政策,聚焦农民、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施策,从提供场地支持、租金减免、创业补贴等措施,加码到扩大贷款对象范围、提高贷款额度上限、优化经办流程等,进一步降低初创实体创业成本,激发劳动者创业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引导更多创业者踏出第一步。
今年以来,全市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8.9万人。在积极的政策和暖心的服务保障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徐州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报记者 郑玉倩 王莹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