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老人是农村主要群体之一,如何助他们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在盐城市大丰区走访调查发现,近年来,大丰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发展手工经济、特色经济、庭院经济、辅房经济、劳务经济和农旅经济等6种增收模式,让老百姓家门口安享幸福晚年,目前,已带动农户5.58万户,预计帮助群众年增收6.7亿元。
盘活闲置资源 荒屋也能“变现”
8月22日,记者前往三龙镇新丰村,只见户户屋前道路干净敞亮,阳光洒在院前,田里绿色的枝苗长势喜人。
“你看早菊小果子出来了,再过20天花苞出来,就会有经纪人过来收。”68岁的村民姜维民弯腰扒着田里枝苗上的花苞告诉记者,去年,屋前这片7分田,就赚了1万元,今年天气特殊,菊花抢收价格会更高,至少多赚2000元。
姜维民不仅菊花种得好,还摸索出种植秘诀。“这块田菊花采摘可以一直持续到霜降,我插空种大蒜,一季菊花一季大蒜,这样收益就更高。而且,菊花种子能循环种,当菊花收完留下秆,来年春天,种子又会发新芽。”
“每到菊花盛开时,既能看花、闻花香,心情也好,而且种菊花的钱不仅我们自己够用,还能贴补儿女。今年我又多种两亩地,至少能净赚3万,一年比一年更有盼头。”姜维民说。
“我村以种植菊花为主,人均年收入万元左右,种植面积从去年的200多亩增加到570多亩。”新丰村党总支书记卞玉良介绍,“我们打造菊花从种植、采摘、烘干到制茶销售一整套产业链条,不仅解决卖花难问题,还带动村民再就业。”今年,村里4000平方米的烘干厂房已建成,到年底,50吨级烘干设备及菊花加工设备将进场启用。
踏进斗龙港村一间28平方米的辅房,屋内摆放着4个4层灵芝菌包货架,墙面上实时显示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数据。“灵芝上滑溜溜呈褐色的粉末便是孢子粉,一个菌包要长100天左右结第一个灵芝。”斗龙港村党委书记周鹏说,灵芝就像人一样,需要呼吸,得调节好屋内湿度。
“我们摸排全村闲置辅房430间,并多方调研,引进投资小、获利多的灵芝种植。”周鹏解释,“一个菌包22元,可让老百姓净赚8元,一户人家培育500个菌包,可净赚4000元。”
实现村里无闲人 厚实村集体“家底”
“村里老人会主动找我们要工作,他们腿脚不方便,我每次都会将布料送上门,然后我爱人教他们一些简单技艺,做出来的布艺按劳分配,这就是手工经济。”刘庄镇龙心村党支部书记杨卫说。
杨卫带头创办手工加工点,与义乌客商签订加工订单,去年受益群众200多户,每户家庭增收近2万元。“今年,销售订单翻番,新增10个手工加工点,站点收发一条龙。同时,我们计划通过开设饰品门店、打通网络销售渠道、注册公司商标等举措发展手工经济,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杨卫说。
记者看到,村里的小河清澈见鱼。“我村550户村民筹集资金23881元,投放鱼苗5.2万尾,建立‘村组干部+党员志愿者’的管护队伍,负责生态河道和水面养殖的日常监管。去年底收获草鱼7000余斤,群众分得4200斤,剩余到市场上销售,村集体增收近2万元。”杨卫表示。
三龙镇东红村已有30多年捕鱼历史,村党组织牵头引线,在海边滩涂养殖公司与村劳务合作社之间搭建起桥梁。“捕捞工每天能赚350元。”72岁的村民王书加是第一代网主,成立劳务合作社,从事捕捞业务,提供专业捕鱼工具。
梨子畅销全国 果林经济“甜”出圈
大中街道恒北村,一个以梨出名的村落。
“如今恒北村春赏花、夏沐绿、秋摘果、冬泡泉,四季皆是美景。去年,村党委打造‘真的梨不开你’文创IP,延链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全村共同富裕。”讲解员张伟介绍,村里98%的农民都在种植梨树。
“我们充分挖掘梨文化,以梨为载体打造艺术街区,导入乡村文化符号,推出近百种梨文创产品,满足各类游客参观和购买需求。”恒北村党委书记李晓霞说,“建成300亩恒北原乡星星亲子园,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带动320人就业创业。”
大丰发展“家门口”经济,盘活沉睡的“人、地、房”三大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创响特色品牌,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自去年11月起,由区委书记、区长带头参与的乡村振兴讲评会月月开办至今。
“经纪人是富民增收路上的重要一环,目前,经纪人的社会力量还不够,为解决此问题,今年4月,我们开始举办乡村振兴人才实训班,目前已办两期。富民增收路仍要久久为功、尽力而为。”大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韦桂和表示。
记者 华钰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