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
今年7月,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矿大概念验证中心)项目成功获批,全省仅有10家,矿大概念验证中心是苏北地区唯一一家。什么是概念验证?验证中心“验”的是什么?怎么“验”?如何助推徐州科技成果转化?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论证可行性
跨越“死亡之谷”
在矿大文昌校区的新能源电动车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一个个驱动电机在桌上整齐排列,黑红绿三种电线层层叠叠堆放。验证实验的过程比预想中顺利很多,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陈昊正带领团队成员坐在电脑前校对程序编码。
“这是我们团队研发的电动工程车辆开关磁阻驱动电机系统,目前正在与徐工汽车洽谈,已经到了样机现场验证环节。”陈昊介绍,项目今年3月正式立项,9月份就进入商业化环节,这离不开矿大概念验证中心的帮助。
什么是概念验证?如何进行概念验证?
“概念验证是判断一个研究成果或创新想法能否形成产品、迈向市场化产业化应用阶段的重要环节。”矿大概念验证中心负责人胡海山说,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原理验证”“产品与场景体系验证”“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证”和“商业前景验证”。
技术和商业是两种逻辑,只有验证了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行性,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价值才能得到确认。
在验证技术可行性过程中,陈昊团队多次与矿大概念验证中心开会商讨,改变了以往老师一个人带着学生“单打独斗”的状态。
“矿大概念验证中心帮助我们对接真实的市场需求,综合考量项目核心技术的差异性和真实性。如果不做这个概念验证的话,我们完全没有方向感,很难和市场资源或者企业直接对接,很多技术也就压在手里,不了了之。”陈昊说。
在技术可行性初步分析完成后,矿大概念验证中心会主动提供场地,便于科研团队构建技术原型或进行小规模实验,验证技术的实际可行性和性能表现。
“通过1:1比例原型测试,我们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设备,使其符合客户的需求,提升商业价值。”陈昊前后进行了5个多月的300千瓦开关磁阻驱动电机系统定型样机测试。“拿到数据之后再去市场上推广创新成果,比单纯拿着一纸专利,更容易得到市场认可。”
进入商业可行性论证阶段,通过全面了解并关注科研成果的市场潜力与需求、商业模式与盈利路径以及团队与资源匹配度等重点方向,科研团队能够准确地判断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前景。
科技成果转化一般需要经历基础研发、概念验证、产业化3个阶段。“死亡之谷”经常被用来形容原创技术和产业化之间的鸿沟。缺乏概念验证将导致产品开发的方向模糊、目标不清晰,难以形成成熟解决方案和完善的专利技术壁垒。
“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矿大概念验证中心为初创企业和科研团队提供从概念到产品的全方位支持,助力其跨越‘死亡之谷’。”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站式服务
加速科技成果落地
矿大概念验证中心首批获得支持的4个项目目前均进行了小试中试,其中有3个已与投资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高校科技成果项目转化的平均时间由过去的3年缩短至目前的1年,矿大概念验证中心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高校的科研一般都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科研院所的资源支持相对比较分散。”陈昊说,矿大概念验证中心将资源整合起来,提供了非常专业的支持,与项目共同寻找商业前景与最优路径,化不确定性为确定性,并从资金、平台、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扶持,以一站式的服务助力项目落地走向市场。
“我们中心的专家顾问团队由来自能源、资源及安全应急领域的科学家、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等组成,并另外聘请了包括法务、财务及投融资等领域的5位专家。”胡海山介绍。
矿大概念验证中心收到科研项目申请后,会组织评审会,邀请各领域专家,结合中心资源,评估项目技术价值和商业化前景。项目正式入库后,还将围绕团队发展需求,安排相关专家进行多维度辅导,加速验证过程。
为推动项目尽快转化落地,矿大概念验证中心目前在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教二楼配备了大约500平方米的办公和试验测试空间,建立了适应和满足国际一流研究水平的各类仪器资源共享平台。矿大科技园拓展400平方米物理空间,布局原理验证区、产品与场景体系验证区、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证区等功能板块。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协同江苏省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建设600平方米空间,用以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成果对接、展示、小试、企业孵化。
除了组建专家团队、创建专业平台外,中心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研发的用于一比一工业实验的样机,资金主要是中心提供给我们的。”陈昊说。
“概念验证中心为每个项目提供了10万至50万元的资金支持,旨在通过大量的无偿服务与创业项目共同成长,确保科研人员能够‘轻装上阵’。”胡海山表示,虽然概念验证需要冒着“打水漂”的风险,但他更希望能打出科创“水花”,助力更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成为新质生产力。
探索转化模式
打通“最初一公里”
以往谈科技成果转化,经常说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踢”好产业化前的“临门一脚”。事实上,概念验证这个“最初一公里”也同样重要。
作为概念验证中的重要一环,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相当重要。为了确保技术的合法性和独特性,矿大概念验证中心提前布局,为科研成果建立庞大的资源池。
“我们项目一共有150项专利,国外专利就有59项,其中有15项是美国专利。”陈昊说,“实际上我们的项目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很大的市场应用前景,所以提前布局国外的专利,是想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在这些国家进行推广。”
除此之外,针对陈昊团队的驱动电机项目,矿大概念验证中心还计划孵化产业公司,由学校、投资方和应用方出资建设,助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矿大概念验证中心目前已完成首批十余个概念验证项目的遴选,共4个项目获得资助并进入验证阶段。9月初已发布第二批有市场前景的原创安全应急装备成果遴选公告。
“相信有了第一轮的经验,第二批科研项目的质量会更高。”对于概念验证中心未来的发展,陈昊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希望概念验证中心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一旦项目孵化成功,能通过该平台吸引到天使投资等资金支持,为企业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下一步,矿大验证中心将进一步聚焦安全应急科学领域的价值发现和前端赋能,健全完善对创新概念和早期科技成果的概念验证服务及关联服务,持续跟踪重大科技项目和前沿科研团队,有组织地筛选识别、挖掘释放创新概念和早期科技成果的产业潜力,搭建主动培育和策源新产业、新赛道的新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产业、人才团队、平台一体化建设,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