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正在过一种“很新”的中秋节。有的“数字原住民”用AI作画、直播赏月、线上团圆等方式,过一个充满创意的数字中秋;也有的“穿搭达人”身着汉服唐装,走进君子“六艺”课堂,过一个比老一辈人更“原汁原味”的复古中秋。年轻人的过节新风尚,为今年中秋佳节带来一道别致的风景。
年轻人过节的“守”与“变”,是节俗传承与演变的缩影。从表现形式来看,坚守者与创新者选择了不同的过节方式,让节日更加多元: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在传统服饰、传统技艺中找到节日共鸣,把节日过得很精致。喜爱流行文化的年轻人,用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对传统习俗进行“再加工”,把节日过得更时髦。但从精神内核来看,无论是坚守者还是创新者,过的依然是同一个中秋:数字技术加持下的中秋,主题仍是团圆和赏月。今天的年轻人,抬头望着一轮皓月时,脑海中浮现的诗词歌赋,感受到的文化意境,与一代代中国人感受到的仍能隔空呼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传统节日作为串联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纽带,无论何时都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寄托。
节日习俗的传承与演变,不仅在精神内核上保持一致,具体实践起来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精美的唐装汉服,靠数字技术设计制作完成。传统文化课堂,摒弃了带有历史局限性的内容,用现代视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今天的年轻人就算打扮得再复古,也呈现不出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状态,传统服饰包裹着的,是与新思想、新技术同频共振的灵魂。反过来说,即便再强调创新,甚至主张“爆改”中秋的年轻人,依然在用自己的创意丰富中秋节的主题,过的还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正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节的古今变化,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出一种传承的力与美。
我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赓续不断,之所以能够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同时代的人们总是能够因时而变,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创造。传统节日既是“过去式”,也是“进行时”,传统节日的传承并不意味着照搬旧俗和墨守成规,而要适应新时代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年轻人热衷于过“新中秋”也启示我们,遵循传统节日的发展规律,发挥广大民众的聪明才智,不断丰富其习俗活动和文化内涵,传统节日将绽放出时代新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丰富传统文化节日习俗,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守正创新的接力棒,迟早要交到年轻人手中。对年轻人而言,无论是“守”还是“变”,体现的都是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热爱。“守”住节日的身份认同、文化自信,“变”出节日的潮流更新、与时俱进,传统节日将在“守”与“变”中传承创新,羽化出更加鲜活的集体记忆。
袁 媛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