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魏欣)4月30日,由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伟杰教授团队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开展的空间生物被膜科研项目顺利完成在轨实验。当天,该项目所用的生物被膜培养芯片货包随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合作团队成员第一时间到现场对样品进行回收,目前样品已经运抵江苏师范大学实验室。经初步鉴定,生物被膜培养芯片结构及其内部微生物状态完好,在轨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向胞外分泌大分子物质并将自身包裹其中而形成的群体聚集物。生物被膜形成后,可以增强微生物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逆性。在空间站密闭环境中,生物被膜是导致空间站内微生物反复滋生、微生物污染难以彻底清除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微生物形成生物被膜的分子机制,对于空间站微生物污染防控策略的优化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此次在轨科研任务中,刘伟杰团队构建的系列基因工程菌株搭载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生物被膜培养芯片载荷,于2024年1月17日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轨期间,刘伟杰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对实验进程进行了全程连续监控,在神舟十七号乘组航天员的协助下进行了多次天地协同操作,在轨试验顺利完成。后续,刘伟杰团队将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张莹课题组继续对芯片中的生物被膜开展生理代谢和信号分子调控等多方面研究,预期将为空间生物被膜的防控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刘伟杰长期从事微生物形成生物被膜的分子机制和防控策略研究。先后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是徐州市“十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