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江苏 > 正文

江苏全面启动30个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教育扩优提质 数字化如何赋能

文章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4-19 20:28:34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记者 程晓琳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老师对题目的解法可以同步到自己的屏幕上,错题整理也更便捷,学习效率更高了。”近日,姜堰第二中学高二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学生姜鹏程熟练地使用平板电脑对题目进行标注记录,所有题目的解法、错题归纳一目了然。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今年是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第三年,也是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年”。日前,教育部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工作,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示范引领区域教育均衡与教育质量提升,以数字化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在江苏,30个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智慧教育资源供给、智慧教学创新实践、智慧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探索区域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库,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难题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打造智慧教育基座平台,需要海量数据支撑。在盐城市盐都区搭建的智慧教育基座平台中,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构建出四维“数据画像”,为智慧教育生态提供数据支撑。盐都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建国介绍,平台有课堂教学、教育评价、教辅后勤、行政办公、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库”,开辟区、校两级及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互通桥”,打通各级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统一化与个性化相结合。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过去,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较难解决。当前,在智慧教学平台的加持下,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流动扩散。”连云港市海州区电教装备与信息化中心主任韦有波说,海州区有序推动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建设,目前已建成68间互动课堂教室,实现全区中小学、村小、教学点全覆盖。“2023年度,海州区共有4942名教师通过互动课堂、专递课堂、直播课堂等形式,开展教学、培训、科研、课题交流活动近400次,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效缓解了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当前,江苏不少地区已建立起区域特色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太仓依托苏州线上教育太仓分中心,打造区域特色精品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师、学校、市级资源供给体系。去年,太仓全市9.69万名中小学师生,年登录分中心213.69万人次,观看课程472.49万节。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加大教育投入换来的智慧教育资源,不能任其“肆意生长”,而需摸清家底,硬件设施、智慧场景、软件、平台数据以及各场景数据汇集的状况都要清楚,“在现有的条件下,重组和优化智慧教育资源,挖掘要素潜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原馆长顾瑞华说,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还需要考虑教育优质均衡的普惠价值问题。智慧教育样板区创建过程中,应着力推进智慧课堂覆盖更广范围,特别是要向农村学校倾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智慧教育样板区创建所带来的普惠价值。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丰富智慧教育应用场景,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教学质量提质升级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学生的数字素养存在差异,如何提高智慧教学的利用程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许多教师已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何让智慧教学平台和工具被他们接受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学校点位上的实践落地后,如何达成市、校二级教学应用共享,实现区域统筹推进?这些,都是当前智慧教学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无锡市梁溪区开发了“梁溪问学AI学习系统”,基于知识图谱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作业题库,并集成了自主学习材料和微视频教学资源。利用即时的智能组卷和批改技术,教师批改完一个班的作业只需要20分钟;学生每次作业在后台产生的数据被系统深度分析后,还会自动生成错题本,并定期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学习力诊断报告”。试用一年来,已收集区域好题45824题,建立了面向作业的审核监管制度,动态分析学科作业布置题量、班均总量、作业平均用时、难度系数等数据,实现校本作业“按需定制”,确保作业数量的科学性、规范性。目前已在五爱小学等4所学校进行了试点,计划年内拓展至10所实验学校,并逐步实现系统的全域应用。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但是,智慧教育不等于教育智慧,用平板教学的课堂也不一定是智慧的课堂。“我们的目标是以智慧的教育,引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塑造他们的未来。”宿迁市湖滨新区教育局副局长蔡胜训说,要将“智慧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慧教”“慧学”“慧评”等方面进行探索。“慧教”是教师们的追求,学校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多元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与智慧融入课堂,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创新;“慧学”是学生们的期待,学校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多元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慧评”是对教育评价的革新,学校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更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包括他们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关键在于应用新技术,突破新难点、解决新问题,推动教与学的方式变革,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互动课堂、精准教学、弹性作业改革等应用场景,能否从源头上落实作业减负?李建国说,最近,盐都区正在推动智慧作业系统升级,改进作业设计,同步尝试以“错题本”为载体,实施弹性作业改革,推动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分析、纠偏;同时,打造智慧体育教学应用场景,目前已经在区实验初中实施操场及体育教室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体育训练科学化、教学个性化、测试规模化以及体育中考标准化。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智慧教育,不仅外显于“形”,还要内化于“学”。在镇江京口区,10个区域特色教育场景覆盖学生学习活动的全场域。智慧创客“梦工厂”、智慧体能“加油站”、智慧“阅读”评价、智慧“京剧体验馆”、智慧心理护航等,指向劳动、科学、体育、综合实践、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等学科教育。自2020年起,南京建邺区所有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编程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教育课程,通过编程教育、机器人教学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我们深知,智慧教育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因此,我们注重将智慧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使其成为教师和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努力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自由探索、创新和学习。”蔡胜训说。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教师作用不可替代,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智慧教育着眼未来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当前智慧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但也存在各项应用较为分散、智慧教学落地不同学校效果不一、部分教师运用信息化的能力不足等问题。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蔡胜训坦言,如何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是其面临的挑战。学校和教育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实施效果。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教师个人信息素养与时代发展需求不匹配怎么办?韦有波介绍,海州区分层次量身定制专属培训方案,让信息化能力发展伴随教师成长。教研员结合学科特点,推进资源融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可视化和互动化,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进程。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韩志祥认为,当前智慧教学的维度还未能更加细化,比如在智慧作业批改过程中,可以监测学生作答结果,但学生做题的主观感受并无法知晓,需要教师的关注和补充。韩志祥分析,当前智慧化课堂的应用,更多是智能技术应用于作业批改、刷题讲题等代替黑板的基础性功能,而推动课改走深走实,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比如借助智慧课堂组织学生围绕情境任务和问题,开展自主探究。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校园的实践探索,或许能为智慧教育开辟一条新路。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邵华强表示,将继续坚持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深化数智化在教学各环节的应用,开设AI区、校首席技术官制度,引入大模型助力智慧课堂教学、自研自适应学习系统、开发跨学科教学微模型系统、开展AI智慧体育项目建设、增设7个人工智能实验室,更深入推动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智慧教学,不止于浅层应用。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副局长于德青介绍,将在“慧学大课堂”体系框架下,立足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从五育融合、学科融合的角度,对遴选的特色场景进一步优化,指导学校充分利用智慧感知系统、AI训练辅助系统等技术,将学科课程与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构建融合式课堂数据库,打造慧学特色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场景的综合育人功能;还将在常态录播教室、特色场景等场馆,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对伴随式学习行为数据准确记录,构建基于数字画像的多元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全面解读学生的特质、偏好与习惯,找出个体学生的价值及最佳发展方向,为不同学科的大跨越、不同学段的大衔接、不同学校的大教研服务奠基、提供支撑。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智慧教育发展,不仅要注重教育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更要着眼于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柏宏权举例,建邺区通过成立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提升教师素养,培育适应智能时代的教师队伍,这体现了对未来教育人才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性,“未来,还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课堂,鼓励教师在探究中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RH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