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 韦
承担国家重点课题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U35 创新奖”等多项荣誉……履历上的文字记录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佳伟,这位32岁青年的人生足迹。带着满腔热血和对航空事业的追求,李佳伟不断探索航空科技高边疆和新边疆,用行动践行着航空报国的理想初心。
4月11日,记者在沈阳所扬州院见到李佳伟,他正忙着和同事讨论实验数据。“这个方案论证的依据是什么?”“这个范围的数据可靠性是什么?”……在团队研发过程中,这些都是李佳伟常问的问题。在他的团队里,“差不多”“我觉得”这类字眼被要求避免出现在工作中。他深知航空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数据来源都不容含糊。“飞机每版设计方案的每个细节都必须有可靠数据支撑,任何一个细节出现误差,后果都是致命的。”李佳伟说。
作为青年工程师,最大的挑战就是技术攻关。李佳伟认为,身处技术攻关第一线,设计理念也需要触及各个行业的创新边界。设计产品时,他要查找各个领域的大量资料,比如材料性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设计理念迭代到什么高度等。“干我们这行,不仅要专,更要广学。”李佳伟说,只有熟悉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及最新数据,才能完成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设计方案。
建设航空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由李佳伟带领10多名研发人员组成的团队,正逐渐成长为研究院的“实力天团”。遇到项目攻关环节,李佳伟同这批90后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拿框架、出点子,逐项攻克难题。为了提升团队科研硬核实力,每逢航空挑战赛、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等重量级赛事,李佳伟总是鼓励成员积极参与。他带头讲、做示范,团队成员渐渐从当初的胆怯、羞涩到游刃有余,在赛事中答辩铿锵、汇报有力,斩获了不少有分量的奖项。“在项目历练中,我们打通了团队的成长通道。如今,一支能讲、能比、专业的设计团队,正硬气出圈。”李佳伟说。
获得嘉奖表彰时,李佳伟虽然开心,但从不自满。“荣誉也好、表彰也罢,只是对一个人工作态度的肯定。干我们这一行,更看重的是不断增加的知识储备和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李佳伟说,很多设计方案、研发成果都要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研发工作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代代航空人付出,“想出名、挣大钱,就别干这一行。为国家航空事业做贡献,就要耐得住性子,坐得起‘冷板凳’。”
万峰刺天气扬波,奋翼高举苍穹摩。李佳伟带着他的航空梦翻越一座座科研高峰,他和他的团队也像飞机设计一样,在选型、定型、优化的过程中经历千锤百炼,共同开拓航空报国的创新之路。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