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3月28日,在新沂市马陵山镇陈楼村的一片麦田里,陈楼村勤利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蒙打开手机APP,一架载有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迅速升空,按照设置好的路线在麦田上空盘旋,1300亩小麦的长势情况一目了然。
普通人肉眼看去,麦田里都是绿油油一片,然而在多光谱无人机“眼里”,每一平方米小麦可能都“贫富不均”。
记者了解到,每隔一段时间,无人机就会升空“巡视”一遍,给这一大块麦田“拍片子”,就像医生给患者做B超检查一般。在处理后的照片中,麦田会有绿色、黄色、红色斑块,这意味着地块里小麦的不同长势。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苗情密度与作物营养状况及光合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光学镜头下,观察某些敏感波段的图像,可以判断出作物的生长信息。
除了给小麦“拍片子、做B超”,农技人员康敏还用可移动传感器给小麦“做化验”。在现场,她把传感器往麦田里一插,土壤的水分、酸碱度、养分盐分等指标便立即显示出来,麦田缺什么肥料便立马可知。随后,这些数据与无人机的数据在系统中进行汇总,一份详细的麦田“体检报告”便生成了。
“‘体检报告’出来后,系统会综合考虑种植的品种、气象数据,再出具一份‘营养处方’,根据这份‘营养处方’,农户便可准确选择肥料类型,并控制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肥。”李蒙说。
变量施肥方案一改以往“大锅饭”式统一施肥方式,而是针对不同长势的麦苗定制不同施肥量,植保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会根据系统指令随时调控肥料用量,就像调整水龙头大小一样,在需要增加肥力的区域上空加大施肥量,从而达到弱苗促壮,壮苗防旺,最终实现在节约肥料使用量的情况下提高产量。
李蒙介绍道,在2024年小麦施肥季,该村通过变量施肥后,经测算有效节约肥料10%以上。“通过植保无人机,哪个地方多施肥、哪个地方少施肥,都能做到精准操作。去年,陈楼村小麦亩产量达1300斤,降低各种成本后,每亩地多收入400余元。”
记者从新沂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该市累计投入智慧农田建设资金7000万元,在粮食生产重点镇村建设了12个智慧农田示范点,智慧农田总面积35万亩,示范点所采集数据同步作用于周边近25万亩农田。(新轩)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