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今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一泓清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江苏虽过境水丰富,但本地水资源量较少,年均仅320亿立方米,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我省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率先探索建立丰水地区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指标体系,逐步形成“高效利用地表水、鼓励使用再生水、限制开采地下水”的水资源配置新格局。
再生水,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利用的水,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也称中水。2022年10月,张家港市、无锡市新吴区和宿迁市被水利部等六部委列为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张家港城西环卫所去年新增了两台再生水取水机。环卫人员将洒水车停靠在旁,连接水带,按下取水按钮,再生水就会汩汩流入洒水车中,用于冲洗市政道路。这些再生水,来自环卫所附近的污水处理厂。
目前,张家港已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三污水处理厂、城南污水处理厂,有3处再生水取水点。经过处理的再生水,清澈透明、无异味,出厂水质达到地表准Ⅳ类,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再生水可放心用于市政道路冲洗、绿化浇灌等场景。根据《张家港市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到2025年底,该市再生水利用总量4245万立方米以上,再生水利用率31%以上,相关机制制度基本完善。
无锡市锡泰路路边也竖起了新建的智能再生水加水机,可实现车辆自助加水、计量管理、远程监测等。
“不只是洒水车,所有的园林绿化作业都用上了再生水。”新吴区水利局河湖水务处处长刘云介绍,新吴区从2007年开始启动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2个再生水厂、4个污水处理厂,每年再生水回用量5000万吨以上,建成再生水输配管网131公里。其中,高品质再生纯水输配管网67公里,主要由再生水厂向工业企业供应高品质再生纯水;优质再生水管网64公里,以供污水处理厂将优质再生水输送到各河道补水点、工业冷却水用水户以及市政杂用加水站等。
《江苏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区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收集、处理能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建设得到有效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25%。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在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220万平方米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夏季供冷、冬季供暖并不依靠传统电能,而是靠浦口区珠江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2015年以来,浦口区累计投入约2.3亿元,分期完成中水厂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形成6万吨/日再生水规模。目前正在实施珠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计划今年完成,届时再生水规模将达12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到地表准Ⅳ类标准。”浦口区水务局供排水科科长张龙玲介绍,该区累计建成约33公里再生水配套管网,实现城南河流域再生水设施全覆盖。
再生水具有流量大、余热资源丰富、低碳高效等优点,是理想的冷热源。浦口区与南京广鑫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就此开展合作,试点实施再生水冷热源交换。“‘中水源热泵’是再生水进行集中供冷供热配套的关键,利用了中水温度夏季比室温低、冬季比室温高的特性。”南京广鑫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夏季从用户侧输送回“高温水”,中水源热泵把热量“换”到中水里,借助热源塔或冷却塔把热量排放到空气中,从而获得“低温水”,再通过集水器输送至用户,冬季则反之。
“再生水经研创园片区建筑进行冷热能利用后,回流至再生水管网,通过管网再输送至浦口区其他范围,用于道路清扫、绿化浇洒、厕所冲洗、河道补水等。”张龙玲说,浦口区在城南河流域上游河道建成14处补水点,在丰水期、枯水期合理调度河道再生水补水量,目前可实现每日约5.6万吨再生水补水,有效改善了河道水体流动性及水环境质量。据测算,此前浦口区市政用水水费为3.82元/吨,使用的中水费用为1.5元/吨,每吨水投入节约61%。
变污水处理终点为水循环利用起点,再生水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解渴”。数据显示,全省用水总量逐年下降,2023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9.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3.3%。我省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名列前茅,在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取得“九连优”。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