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一分钱”能发挥多大作用?取决于用在什么地方。“小钱小气”,可以省的钱、不该花的钱,就得精打细算、锱铢必较,一分冤枉钱都不花;“大钱大方”,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大战略部署、重大项目建设所需,一分钱都不能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为省钱而省钱,而是要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刀刃”上,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社会效益,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不仅是关乎“钱”的问题,更是一种态度、导向和表率。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账本”,其增益俭省、“执刀”分配之道,考验的是政府统筹能力和治理智慧,也折射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政府以自己的“紧日子”,换来民生福祉,也会赢得民心民意。事实上,无论是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还是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挑战,政府“过紧日子”,都应成为一种常态。
“民生事业多安排一分钱”,在增进民生福祉之余,撬动的绝不是“一分钱”。增加民生支出、完善社会保障,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也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解决“就业难”中培育更多新岗位、新职业、新经营主体,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壮大……民生“急难愁盼”中也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着力点,存在可以盘活、挖潜和开拓的广阔空间。在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持久动力。
类似的“加”与“减”,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不少。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加”的是实打实、看得见的真金白银。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减”的是结构性的问题和堵点。民生保障“加法”与政府开支“减法”,制度供给“加法”与企业负担“减法”,优化服务“加法”与简政放权“减法”……增减之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更大力度改革创新、以发展思维补民生短板的坚定决心和积极作为。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既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也是我们的发展动力。以战略思维算好“一分钱”背后的大账、全局账、长远账,“减”到实处,“加”出实效,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