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江苏 > 正文

了不起的“她”,闪闪发光绽芳华——“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听4位女性讲述奋斗故事

文章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3-08 17:48:00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记者 徐睿翔 陈明慧 陈珺璐 胡兰兰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时代向前,女性向上。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采访4位在不同工作岗位奋斗的女性,了解她们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勇于尝试、展现自我,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在各行各业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故事。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建功新时代——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从航母“女舵手”到乡村“兵书记”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这几天,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社区居民都在分享一个好消息:能同时转运近4000单快件的物流集散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这意味着,从塘里捞出来的鲜活小龙虾将更快运送到顾客手中。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一个常住人口仅700多名、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社区,为何要建设如此规模的集散中心?这还要从村里的“兵书记”说起。2021年底,芦沟社区迎来一位新书记。“当了8年兵,还是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第一位女操舵兵,曾驾驶辽宁舰在大洋里劈波斩浪。”人还没到岗,新书记徐玲的故事就传开了。开航母的书记,能懂这小龙虾养殖,带着咱一起致富吗?社区居民充满疑虑。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18岁就参军入伍的徐玲深知,实干比解释更重要。当时的芦沟社区因快速发展欠下不少债务。到岗后,她挨家挨户走访500多户实住居民,不仅摸清家家户户最紧迫的需求,也逐渐理清社区共同致富发展的思路。原本还在尝试的“虾稻共生”产业在她的大力推动下进入发展“快车道”:不到两年时间,芦沟社区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基础上,又开创出千亩稻虾共生示范基地及新型合作模式。徐玲还打造出富民直播间,年销售额超500万元。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百万元。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线上销量上去了,如何保证鲜活的小龙虾更加高效送达?徐玲把敢打硬仗的军人本色带到基层工作中,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后,社区打造了这座电商仓储基地。“不仅能够整合资源带动更多乡亲富起来,还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徐玲说。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大船’,更要把稳把准舵。”徐玲说,除了继续扩大小龙虾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外,社区今年还将通过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对小龙虾进行前期加工,研发小龙虾预制菜系,开拓居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新渠道。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实现新突破——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探索浩瀚宇宙的“铿锵玫瑰”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千百年来,人们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这背后,离不开一代代科研人脚踏实地的努力与付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务委员李婧正是其中之一。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2002年,李婧来到紫金山天文台读研,开始接触太赫兹高灵敏度超导空间探测技术研究。这项工作需要经常拆装和搭建较重的低温实验仪器,还要野外考察。“像制冷杜瓦设备,连男生都要很吃力才能举起。”李婧笑着回忆。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为了学习当时最先进的氮化铌隧道结制备技术,李婧在读博期间留学日本。留学期间,她不分昼夜地待在实验室里是常态。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勤耕不辍,李婧与合作导师完成氮化铌超导隧道结混频器的研制。博士毕业后,李婧选择继续留在紫金山天文台,与同事一起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例千象元大规模阵列超导探测成像系统,实现我国太赫兹阵列成像技术的自主可控。去年,李婧带领团队自主研制的ATE-30太赫兹望远镜系统,随“雪龙”号开展第40次中国南极科考,在南极内陆开展太赫兹天文试观测。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青藏高原上海拔4820米的雪山牧场是何景象?吃住在山里无人区数十日是什么感受?李婧和她的伙伴们对此深有体会。他们在青海推进我国太赫兹波望远镜建设,填补我国亚毫米波天文观测的空白。在这个近50人的团队中,只有李婧一位女性。“当需要拼搏的时候、当需要战斗的时候、当需要冲向那个制高点的时候,女性一样能够冲得上去、扛得下来。”李婧说。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勇闯新领域——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用指尖“讲述”非遗旗袍故事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沿横纵对称轴,将布料折上两折用针固定在桌案上,接着稳一稳手,在折角处剪出一条小弧线……初见周祥华,她正在给一件旗袍打版。不到半小时,一件传统旗袍在她手中初露“芳容”。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今年36岁的周祥华是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旗袍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由于家里经营着一间裁缝铺,周祥华的童年里长久回荡着老式踏板缝纫机的嗡鸣,服装设计的火苗开始在她心里升起。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2013年,大学主修服装设计的周祥华开始学习传统旗袍制作工艺。3年学徒生涯,周祥华越学越入迷。在她看来,旗袍不仅是衣服,更承载着历史变迁。而拥有独特地理优势的南京,在旗袍上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周祥华介绍,在历史的不断沉淀中,金陵旗袍制作技艺形成了藏、掩、隐、抑的独特工艺手法,其中雪花扣、叶子扣、菊花扣等传统手工盘扣最有特色。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从选料、量身、裁剪到缝制,做一件旗袍至少需要1个月。旗袍制作人和穿着者需要在各种细节上反复对接磨合。2018年,周祥华在南京长江路上创立自己第一个工作室。去年,她的乾元旗袍搬到秦淮区的熙南里。如今,乾元旗袍不仅承接精美旗袍定制服务,也是传统非遗文化的展示空间。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近年来,周祥华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非遗文化的传承推广中。一有闲暇,她就带着旗袍技艺走进社区、学校,从制作浆糊、做盘扣这些独特技艺讲起,再引入背后的文化故事。让周祥华感到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国潮风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并愿意了解背后的历史。周祥华不仅在旗袍设计里融入许多年轻元素,也试图在旗袍作品中展示更多的非遗项目。她正计划着和云锦织造的老师合作,将云锦织在旗袍上,希望通过这些合作让非遗更多地走进大众生活。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创造新价值——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我就想做个有温度的志愿者”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版次:12来源:新华日报 2024年03月08日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3月5日,淮安市清江浦区西安路社区,“520”志愿者爱心联盟的小屋内挤满前来理发的老人。理发师孙秀珍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红马甲,动作利落,几分钟就为一位老人理好了头发。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我做理发师30多年,给老人义务理发也30多年了。”55岁的孙秀珍还有另一个身份:西安路社区党委“520”志愿者爱心联盟创始人。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早在1990年,孙秀珍的理发店刚开业不久,一位蓬头垢面的老人拿着几张皱巴巴的纸币问能不能给他理发,让她动了恻隐之心。从那天开始,她做了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决定:免费为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理发,有些人不方便到店,就上门服务。“我没想那么多,我就想做个有温度的人、做点有意义的事。”孙秀珍说。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孙秀珍的善举传开后,吸引来不少热心人。2011年,在清江浦区妇联、社区党委倡导下,孙秀珍牵头成立“520”志愿者爱心联盟,每月5日、20日定期开展助老助残关爱服务,常年为特殊家庭学生义务辅导功课。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孙秀珍家的老房子,是志愿者们另一个活动地点,他们将之称为“520”巾帼服装厂。逢年过节时,志愿者们都会用爱心企业捐助的布料,给敬老院的200多名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缝制新衣服、新棉被。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这些年,孙秀珍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志愿活动上,理发反倒成了“副业”。最近,她带着志愿者们忙着清洗爱心人士捐赠的闲置衣物,整理好后挂在淮安市区淮海西路上一家小店内,供有需要的人免费领取。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记者注意到,志愿者团队中,年轻面孔尤其多。孙秀珍介绍,现在志愿者队伍已经发展到3000多人,其中大学生有近2000人。lXJ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