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思祥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于2月20日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了2024年“三农”工作,并下发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行动方案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徐州“三农”工作怎么干?重点往哪些方向发力?
抓好“米袋子”“菜篮子”
粮食安全关乎十四亿人吃饭问题,是民生大计。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全市将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油料扩种任务,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控减直播稻14.8万亩,实施“旱改水”不低于2万亩,建设100个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完成35万多亩高标准农田新增国债项目建设任务,确保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万亩以上,改造中型灌区7个;改造提升设施农业1万亩以上。
为了让菜篮子更丰盈,我市蔬菜产量将稳定在2000万吨,能繁母猪稳定在24万头、水产品产量稳定在16万吨;加快推进优质果业示范带、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和金蝉等林下养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水果产量稳定在100万吨,食用菌鲜品总产达到50万吨。
加快构建“5+N”全产业链
产业兴旺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关键要在产业上做文章。今年我市将加快构建“5+N”农业全产业链,新招引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40个以上,新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个,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
近年来“农香徐来”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我市将进一步实施“徐州精品”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实施农村电商提质增效行动,力争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220亿元;今年计划休闲农业年综合收入超80亿元,加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发展平台载体。
发展智慧、绿色农业
科技是实现农业加速腾飞的催化器。今年我市突出种业振兴,加快建设国家植物品种测试徐州中心,建设10万亩稻麦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水稻杂交制种基地,打造50亿株蔬菜种苗区域性繁育中心。
作为全省的农机大市,今年我市将创建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整体推进先行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超过73%。
为应对暴雪寒潮等各类灾害天气来袭,我市将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中心、苏北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建设,提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开展特色产业链数字化试点项目化打造、智能化应用数字农业基地。
我市今年将持续提升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质量;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试点,推进规范化门店和“两制”大数据平台建设,化学农药使用量比上年下降0.5%以上;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强化秸秆禁烧工作,加强农膜回收利用;加快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
稳妥开展“小田变大田”试点
为全面引进人才,我市将深化拓展“彭城新农人”培育工程,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1.5万人;稳妥开展“小田变大田”试点,推动22个试点镇、163个试点村先行先试,有力有序抓好试点扩面;农业涉农贷款增速保持在15%以上;扩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推动产粮大县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扩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农险产品供给,农业保险密度达800元/人、深度达1.4%,保费收入稳定超过12亿元。
强化帮扶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我市将强化26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和57个省际边界村帮扶,支持丰县湖西片区发展,落实后方单位“七个一”工作责任;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和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聚焦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的村,“一村一策”制定增收计划,组织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挂钩,确保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占比达到95%;积极稳妥推动村级债务化解。
全域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我市将加快提升村庄规划编制水平,年底前全面完成规划发展村所在行政村村庄规划全覆盖;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老旧农房改善工程;推进村内道路建设;行政村5G覆盖任务完成率达到100%;城乡供水一体化入户率达到100%;突出抓好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村庄垃圾清理专项整治;全域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乡村治理让乡村更有活力
深化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年”十项重点工作,开展村党组织功能“六强六好”分类提升,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动态清零。做好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工作,健全完善“基本报酬+效考核+创收奖励”薪酬制度。建设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综合平台,深化法治乡村建设。
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乡村治理方式。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提升文明村镇创建水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质效提升工程,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项目征集评比大赛,打造一批特色实践基地和实践点。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