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风光,万里雪飘。广袤的冰原之上,“蒙电送苏”重点推进项目——苏能(锡林郭勒)发电公司乌拉盖2×1000MW褐煤发电项目已成规模,两座巨型冷凝塔昂然矗立,厂区建筑连绵成势,航拍镜头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杳无人烟,苍凉萧瑟,寒冷刺骨。”这是三年多前,苏能(锡)电发电公司工程部土建专业首席工程师曹恒刚踏入这片土地时的第一感受。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边际、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抬头是一望无际的积雪,脚下是常年冰封的冻土,耳边是呼啸而过的刺骨寒风,日常物资都要从100公里外的霍林河进行采购。
曹恒来到这里拍的第一张照片,是一面印有“苏蒙锡电”的小红旗在一片茫茫的白雪中飘扬,如同星星之火点亮了整片冰原。
“这些地标旗是我们亲手‘凿’进去的。”冰封的冻土层十分坚硬,每插一面地标旗都要先用力把钢筋凿进地表,再抽出钢筋,把红旗插进深洞。
为了尽快明晰厂区边界,为下一步设计、施工提供科学详实的数据材料,曹恒和同事白天“凿”地标旗做记号,测量勘探建筑场地总平面图,晚上挑灯夜战,规划施工区域。
从设计图纸到施工建设,越来越多徐矿人义无反顾地走进这片“生命禁区”。建设初期,现场只有唯一一栋四处透风的二层废弃厂房,却是他们在冰海雪原里唯一的庇护所。厂房里唯一的电器是一台微波炉,用来供大家加热早上带到现场却早已变成一块冰砖的盒饭。
建设全国首台百万千瓦褐煤发电机组项目,面临的困难就像大草原的风雪一样连绵不绝。怀揣着为服务能源保障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徐矿人用凡人之躯抵御零下四十摄氏度的刺骨寒冷,在常年浴雪奋战中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
在脱硫塔吊装期间,为保证吊装质量和安全,从当天下午5点钟吊车进场,到次日凌晨4点吊装完毕,公司管理人员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寒夜一直坚守在现场;在煤场进仓栈桥吊装期间,土建主任工程师武胜负责护送600吨起吊车车队,在茫茫大雪中艰难行进、日夜兼程,400多公里的路走了整整两天,为吊装作业争取了时间……目前,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约56%,安装工作已全面展开。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风雪中。黄海之滨,射阳港百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工程项目刚刚战胜了另一场凛冽的“风雪”:先后克服了疫情造成的工期紧张、设备材料短缺等困难,经历锅炉吹管、冷态冲洗全套启动等阶段,最终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成功投运,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项目建设跨越整个疫情期,为施工顺利完成带来了巨大压力。”回想起这场“风雪”的凶猛,工程管理部部长甄亭颇为感慨:“项目建设的步伐不能停,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职工主动留守,平时两人用的值班室成了十几个人的临时宿舍,椅子拼成床,没有被子盖,大家就把工作服搭在身上。”
在非常时期跑出非凡速度,复工复产后,公司立即组成攻坚组奔赴上海、青岛、常州协调设备发货,依据现有设备材料和工程建设实际重排工期,锅炉、汽机等工程建设主线与化学水、补水等工程建设副线火力全开,全公司全员坚守在厂、吃住在岗,硬是抢回了被耽误两个月的工期。
进入满负荷试运行准备冲刺阶段,射阳港当地迎来“断崖式”降温,甄亭和同事们敏锐察觉到,来自法国进口的热控配件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从而造成机械强制制动的风险。于是对全厂200多个热控配件进行“地毯式”排查,及时更换了问题配件,最终保障了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顺利开展。
“风雪”无情,却是奋斗的见证,徐矿人挺起钢铁脊梁,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坚守创业,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江苏发展大局中唱响前进凯歌。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