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政宇 王建朋
1月1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发布。谋划未来,更高水平持续推进示范区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和四大重点领域,明确开展16项行动,共包括124个项目,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未来3年重大建设项目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
规划先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1月的长三角大地,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施工现场活力澎湃。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五周年,也是一体化示范区进入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重新阶段的关键一年。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是推动实现规划、土地、项目建设的跨区域协同和有机衔接的生动实践。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顾军介绍,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塑功能、做示范、重衔接、强保障”的总体思路,突出一体化制度创新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更多功能性项目早出形象、快出功能,实现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的跃升,推动示范区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下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手棋。
2021年,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会同沪苏浙两省一市发改部门及苏州市、嘉兴市,联合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建立示范区重点项目联合推进机制,会同青吴嘉两区一县合力推进了115个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支撑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去年6月,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三级八方,着手开展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评估,并启动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
记者注意到,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较上一轮计划而言,主要行动少了2项,重大项目多了9个。随着重大项目数量增多,示范区面临更大挑战。比如,对项目资源配置力度有待加强,重大项目对资金、土地和资源需求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进一步加大要素资源整合和倾斜力度;跨省域项目推进周期较长,两省一市和两区一县项目审批流程不尽相同,建设标准也有一定差异,需要做大量项目前期工作,对接协调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我们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上一轮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115个项目开工建设了91个,开工率达到80%,项目目标达成率90%,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告诉记者,评估报告针对上一轮行动计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加快推进、制度保障奠定了基础,“通过上一轮实施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推进这一轮底气更足了”。
向“一厅三片”要功能要效益
1月5日,随着最后一方屋面混凝土浇筑完成,苏州南站站房主体结构完成封顶。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南站项目经理李座林告诉记者,车站预计于今年11月底竣工验收,届时,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苏州轨交10号线等将在此交会。
“作为重点区域,苏州南站科创新城片区的总体城市设计已完成,规划范围20.6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668万平方米。”苏州市吴江区区长王国荣说。
苏州南站科创新城是示范区“一厅三片”中的重要一环。顾军表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一厅三片”重点区域,重点明确各片区2024—2026年建设目标及年度重要功能性项目建设安排。
作为两省一市共建的绿色发展样板区,水乡客厅项目建设将进一步跑出“加速度”——到2026年,“一点”方厅水院、“一心”创智引擎(一期、二期)、科创学园(一期)等功能开发项目基本投用,好风景与新经济交融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三园”江南圩田、桑基鱼塘、“蓝环”北环等生态修复项目正式运营;
位于青浦西岑科创中心的华为研发中心将于今年6月正式交付使用,岑卜路、规划六路等周边道路将于上半年通车,西岑水质净水厂将于9月正式投用,其他周边公建配套项目将于2026年底前陆续建成,集企业办公、研发中试、技术孵化、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社区基本形成;
苏州南站科创新城交通枢纽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将在今年沪苏湖铁路正式通车时建成启用;集疏运道路工程计划于今年年底通车;水系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市政道路、污水处理及公用配套设施等建设将于2026年完工,站城一体的高铁小镇加快形成;
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片区、科创绿谷研发总部综合提升、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等一批项目今年将陆续开工,科创绿谷研发总部商业街、生态修复及配套等项目于2026年底前陆续建成投用,集教育研发、国际交流、文旅文创为一体的特色创新中心加速形成……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大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对列入《三年行动计划》的重大项目,优先纳入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优先纳入省、市土地指标保障范围,优先推荐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逐步建立项目评估考核制度。
从四大领域提升集聚度显示度
太浦河将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紧密相连,见证了示范区一体化发展迅猛势头。
“2019年,我们乘船沿太浦河自西向东而下,一些‘低、小、散’企业分布在河岸周边,两岸还有不少低效的土地;受限于‘一河三标准’的行政壁垒,治理存在较大难度。”苏州市高新区管委会总规划师刘锋说。
对此,示范区建立“一河三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合河湖长制,其中在太浦河(含汾湖)设立区(县)、镇、村三级联合河湖长,大力推进太浦河周边及沿岸地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岸线综合治理。2022年,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较2019年提升21.2个百分点,太浦河水质连续3年年均值稳定在Ⅲ类,淀山湖、元荡等重点跨界河湖水质明显改善。
“锚定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四大领域,推动新一批展现新理念新模式的项目落地。”顾军表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分类示范,加快提升示范区集聚度和显示度——
在生态环保领域,共推进17个项目建设。在完成元荡23.9公里岸线全面贯通的基础上,这一轮将实现淀山湖岸线的全面贯通,完成蓝色珠链(二期)水环境、伍子塘流域综合治理,太浦河后续工程也将开工建设,示范区生态基底将进一步锚固;
设施互通领域,共计38个项目。沪苏湖高铁、上海17号线西延伸工程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通苏嘉甬高铁、沪苏嘉城际铁路加快建设,如通苏湖城际、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2024年启动建设。此外,数字空间的“断头路”加速打通,中国电信算力高效调度练塘枢纽今年年底建成投用,中国电信吴江算力调度中心等项目2026年底前陆续完工,中国移动上海5G生态谷数据中心、中国电信嘉兴算力中心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产业创新领域,共计34个项目。安踏上海总部、兰钧32GWh动力电池等一批标志性项目2024年建成投产,青浦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迈为泛半导体装备等项目今年陆续开工,美的、康璞、恒力、网易、圆通、弘阳等一批总部项目2025年底前全面建成投用;
民生服务领域,共有22个项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扩建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区域急诊医学中心、枫惠学校等项目今年建成投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