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进入秋冬季,候鸟陆续踏上漫长的迁徙之旅,它们飞越森林、河流和海洋,寻找温暖的栖息之所。江苏地处江淮下游,跨江滨海,湖泊众多,湿地资源丰富,湿地面积超300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也是候鸟万里迁徙之路中重要的“中转站”和“加油站”。今年,来我省越冬的鸟类有哪些特点?如何给候鸟一个更温暖可靠的家园?
每年几百万候鸟在江苏越冬
“鸟类迁徙区域是个很宽的‘扇面’。”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鲁长虎说,国际上现在一般认为全球有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国主要涉及其中4条,江苏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鸟类春秋迁徙时经过这里,从空中俯瞰,海边、洪泽湖、太湖、长江湿地等都可能成为落脚点。
“每年冬季有几百万只候鸟飞抵江苏,从北向南,在连云港、盐城等沿海一带,洪泽湖、太湖等湖泊,都有迁徙候鸟,有的经过迁徙停留,有的在江苏越冬。”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副站长翟飞飞说,比如,丹顶鹤就是在江苏越冬的候鸟,勺嘴鹬则是停留迁徙候鸟,在江苏补充食物后继续南飞。
盐城是丹顶鹤的重要越冬地。10月20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监测人员在核心区观察到3只野生丹顶鹤。这个两大一小的家庭组合,是今年该保护区首次记录到越冬丹顶鹤。
广袤的沿海滩涂湿地上不只有丹顶鹤的身影。11月上旬,监测人员在大丰方强农场刚收割完的水稻田里,发现15000只野鸭集群采食收割遗漏的稻谷,主要是绿头鸭、斑嘴鸭。12月5日的野外日常监测中,观察到来越冬的豆雁数量达2.2万只左右,突破去年同期。“今年雁鸭类来的时间早于往年,越冬种群数量大幅增加,主要分布在北核心区生态修复区、南核心区退渔修复区以及南、北缓冲区的麦地。”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2月7日,已记录到秋迁及越冬鸟类34万多只,其中雁鸭类水鸟超过13万只,鹳形目水鸟约2万只,鹈形目水鸟约3万只,鸻形目水鸟超过11万只,鹤形目水鸟约5万只。
纬度相近的洪泽湖湿地也迎来大批候鸟。“今年10月底就有候鸟飞到保护区了,从智慧湿地指挥调度中心的视频监控观察,与往年相比,目前还没有迎来鸟类迁徙的高峰。”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张明说,核心区水域雁鸭类较多,已观察到几十万只,东方白鹳、小天鹅等重点保护鸟类也都有发现。
一路向南,长江沿线也是热点区域。“目前新济洲上的候鸟应该有两三万只,一般12月到来年1月左右数量会达到高峰。今年秋冬气温偏高,冬候鸟晚到了大概半个月。”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全文说,今年10月底,花脸鸭、普通鸬鹚、绿头鸭、斑嘴鸭、白琵鹭等“先头部队”抵达新济洲。从11月中旬开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陆陆续续飞来。进入12月,东方白鹳、小天鹅的数量越来越多,12月4日监测到小天鹅集群,12月7日又观察到约300只小天鹅。
“目前在太湖越冬的候鸟接近5万只。”苏州湿地自然学校总干事周敏军观察到,在太湖越冬的白骨顶、罗纹鸭比较多,它们的繁殖地在北方,到明年二三月份会一批批离开。
“珍稀鸟类及数量刷新纪录”
“目前为止,在盐城沿海观察统计到野生丹顶鹤283只,数量比往年多了约50只,目前丹顶鹤最大集群出现在中实验区,群体数量达93只,而往年此时尚未集结成如此大的种群。”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往年相比,2023年越冬季前期候鸟迁徙的数量有较大提升,越冬重点保护物种的数量比往年同期明显增加。
11月23日,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科研科和管理站的监测人员,通过“智慧管理中心”信息系统平台的监测摄像头,观察到45只野生白头鹤在保护区核心区集群觅食,白头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刷新了保护区白头鹤越冬种群数量纪录,往年在20只左右。”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盐城沿海越冬的鹤类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数量较多,目前观察记录到的越冬灰鹤种群数量约为4000只;目前观察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总数量163只;成为盐城保护区“万鸟归巢”独特景观的普通鸬鹚,目前的越冬种群数量在29000只左右,珍稀鸟类及数量纪录刷新。
“今年洪泽湖保护区新发现乌雕和白尾海雕两种猛禽,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张明说,今年10月份以来,保护区已经监测到25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包括东方白鹳、白尾海雕、乌雕、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增加至231种,鸟类数量超过50万只。其中乌雕是今年秋冬季第一次观测到,而白尾海雕则是继今年1月首次观察到后再次现身。白尾海雕主要以鱼为食,主要在欧亚大陆北部和格陵兰岛繁殖,此前在我国记录较少。
12月8日,南京新济洲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至此新济洲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达6种。李全文说,新济洲湿地共记录到鸟类223种,其中66种是冬候鸟,47种是夏候鸟,东方白鹳、鸬鹚等6种水禽在湿地公园范围内已形成稳定的越冬种群,数量均超过全球区域种群数量的1%。
“让候鸟家园重焕生机”
候鸟种群数量变化的背后,是我省湿地环境的提升。
盐城黄海湿地是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的海岸型湿地。为更好地保护这片湿地,盐城放弃已依法得到批准的条子泥、高泥和东沙区域百万亩滩涂围垦计划,在条子泥观潮区大堤内侧专门开辟720亩地,打造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供涨潮时迁徙候鸟停歇。相距“720高地”不远处,是川水湾海岸带湿地修复项目,曾经的鱼塘和土埂已被推掉,互花米草被割下秆茎深埋地下,营造出鸟儿们喜欢的不同生境。这项中央财政资金补助项目总投资1.68亿元,是我国第一个在海岸带遗产地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
11月30日,记者在洪泽湖湿地景区看到水中的残荷随风摇曳,枯萎的莲蓬未被采收。“这是留给越冬候鸟的食物,平时也会间采一部分荷叶,让阳光晒进湖里,提高水体溶解氧。”张明解释,洪泽湖湿地是浅滩型湿地,芦苇比较多,水不深,同时也是鱼类产卵场,有小鱼小虾,给涉水禽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今年,洪泽湖保护区完成退圩还湖2万亩,实施杨毛嘴严重退化湿地生态修复面积1500余亩,开展航道水系连通、优势植物物种种群密度控制、湖面漂浮物动态清理、营造冬夏候鸟及林鸟栖息生境等湿地治理工程。
“新济洲是洲滩型湿地,夏天水涨上来淹没外滩,到秋冬季节水退下去,外滩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不同湿地,适合鸟类觅食活动。”李全文说,近年来,通过湿地修复,新济洲湿地公园的湿地率上升到69.9%,给越冬鸟类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和食物。
“苏州目前已恢复湿地面积约4万亩,湿地保护率达60%,列全省第一,全市湿地野生鸟类401种,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的湿地15块。”苏州市湿地保护站站长冯育青介绍。
10月,江苏省林业局公布了我省候鸟迁徙通道名录(第一批)共15处。“我省将建立健全部门间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协调机制,加强与各执法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在野外保护、人工繁育、市场经营、交通运输、寄递、进出境、网络交易等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多措并举,维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种群安全和生态安全。”省林业局局长王国臣表示。
鲁长虎认为,鸟类保护还需要更大范围的协作,“比如说丹顶鹤,它是长距离移动的,经过俄罗斯、蒙古国,以及我国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只有沿途各地一同参与保护,丹顶鹤才能持续、健康地生存。”
记者 丁蔚文 王静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