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淮安市淮阴区古黄河生态休闲带采访时看到,两岸绵延数公里的树木花草在秋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红蓝相间的健身步道宛如一条飘舞的彩练,浓密的绿荫洒满路面,林中小路曲径回环,亭台廊桥错落有致,沿途不时有漫步、休闲的市民和游客经过。
“区里建了这么好的风光带,我们平时休闲有了好去处。”在这里散步的淮阴区富豪花园居民朱先生喜形于色,“古黄河生态休闲带全面提升后,不仅本地人受益,来这里旅游的外地游客也明显增多了。”
据了解,淮阴区古黄河生态休闲带始建于1995年。建成以来,沿岸设施、设备日渐老化、破损。2022年,淮安启动实施古黄河生态休闲带开放连通工程,沿古黄河畔打造了一条40公里的生态绿道,无障碍贯通古淮河湿地公园、樱花园、桃花坞等沿线10余个公园,将美景串珠成链,让绿色连通万家。淮阴区根据淮安市古黄河生态休闲带开放连通工程统一部署,按照省级“乐享园林”建设要求,按照“先通、后亮、再提升”“分段分步实施”的建设步骤,对古黄河沿岸的景观及健身步道重新规划、全面提升。
“目前,承德路至西安路之间长约4.5公里的高标准健身步道已经建成,可以满足周边市民的健身需求。”淮阴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袁鹏飞说。2022年,古黄河生态休闲带北岸(G205至水渡口大道)完成了绿道连通。2023年,淮阴区计划继续投资3500万元,对沿线绿化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古黄河生态长廊建设。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曾在淮安流淌了近700年。在淮安历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黄河明清故道总长度约117.5公里,沿线常住人口101.9万人,自西向东贯穿淮安市淮阴区、清江浦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区、涟水县共5个县区,目前仍承担着沿线地区蓄泄洪水、农田灌溉、生态调节、城乡供水、记忆承载等功能。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表示,高质量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务实之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近年来,淮安积极策应国家发展战略,充分用好黄河明清故道沿线城市政协联席协作会议等区域协作机制,厚植黄河明清故道历史文化底蕴,发挥故道沿岸生态资源禀赋,明确“一带、二心、四区、八大工程”发展布局,推进黄河明清故道保护利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9月19日至20日,黄河明清故道沿线城市政协第七次联席协作会议在淮安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近三年来,淮安市依托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全市新增生态林3.5万亩,建成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21家,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等21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个。黄河明清故道沿线重点布局打造了优质稻米、特色蔬菜、规模畜禽、小龙虾、螃蟹等五大富民产业集群,建成6个国家级、1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6个国家级、62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年总产值达700亿元。
“现在的黄河明清故道越来越成为带动沿线发展、造福沿线群众的黄金水道、发展大道,然而过去的黄河故道却不是这样。”淮安市政协主席戚寿余说,曾经,黄河故道“脾气暴躁”、多淤善决,受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等因素影响,故道沿线土壤盐碱化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为彻底改变黄河明清故道面貌,淮安市先后制定保护条例,搭建工作专班,编制综合开发规划,出台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实施意见,编排138个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古黄河生态休闲带开放连通工程,强力推进故道高质量保护开发工作。
戚寿余告诉记者,虽然淮安市在推进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打造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一市一城单打独斗还远远不够。故道沿线城市地缘相接、水脉相连、文脉相通、人缘相亲,文旅资源各有其美、互补性强。推动故道沿线城市携手文旅合作、共建生态富民廊道,既是故道沿线人民群众的所期所盼,也是故道沿线城市政协履职的重要目标。为此,黄河故道沿线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山东省的菏泽,安徽省的宿州和我省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八市政协,携手建立了政协联席协作会议机制,共同探讨故道沿线城市深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协同发展的策略路径。
在黄河明清故道沿线城市政协第七次联席协作会议上,故道沿线八市共同发布了《关于携手文化旅游合作,共建生态富民廊道的倡议》,成立了黄河故道沿线城市文旅联盟,八市文旅局、文旅企业分别签署了文化旅游联盟章程、文旅战略合作协议,以文化旅游合作为牵引,推动各市文化旅游规划共编、市场共建、线路共推、环境共创,共同书写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篇章。
通讯员 王成虎 王鹏飞 记者 张晓蕊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