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4月16日,东海县羽山生态修复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半山腰上,随着骡马队队长贺红才一声吆喝,3匹分别驮着约300公斤重石板的骡子,开始了当天下午第4趟运输之旅。
上山只有一条1米来宽的陡峭山路,人在行进时必须抓着路旁的树枝。因土质疏松,骡子走过的地方尘土飞扬。“这条路是5个工人花了4天时间开出来的。”东海县文旅集团党委办工作人员王成坤告诉记者,由于过去村民上山采石,羽山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如今生态修复,他们没有选择爆破方式强行开路,以免造成山体损坏、破坏山上植被。“别看羽山海拔只有260多米,这里山势陡峭,机械设备上不来,全靠这些骡子一步一步把水泥、石料驮上山,它们帮了我们大忙了。”
考虑到本地骡马习惯在平原上作业、难以完成高强度的山体运输,项目方从山城重庆请来这支骡马队。“我们是3月10日过来的,一共11匹骡子和8名工人,骡子是用大货车运来的。”贺红才告诉记者,从重庆到东海,跨越1300多公里,这是他从事这行12年来出门最远的一趟。
11匹骡子被分成两组,其中一组8匹体形较小的骡子负责运输沙子、水泥等,运一趟大概20分钟,一天上下来回20次;另外3匹体重超过500公斤的健硕骡子,负责运输更重的石板,一天要运10次左右,每趟用时约30分钟。“一天下来,它们一共可以运上去二三十吨材料。”贺红才说。
为了防止骡子“水土不服”,贺红才和工友们特意从重庆带来了它们的口粮。贺红才说:“它们干的都是重活,必须保证每天的营养,除了一些植物秸秆,还要配合玉米、豆粕等营养饲料。平均每匹骡子一天的伙食费就要四五十元,加上工人吃饭,整个骡马队在东海一天要花费1000多元。”
运输途中,贺红才跟在骡马队旁不停吆喝着,看到路上散落的石块当即捡走,生怕伤了骡蹄。“以前在其他地方干活,这脚套两三个月一换,来羽山半个月就得换一次——这边的山路砂石太多,容易磨脚。”贺红才说,每次下山或结束一天的忙碌,他们都会认真观察每匹骡子的情况,看看它们走路有没有异常、吃东西是不是正常。
卸完料从山顶下来,贺红才总算踏实了些。他摸摸骡背,笑着说:“将来有机会再来连云港,一定要到羽山看看,毕竟我们也为这里的生态修复贡献过‘骡马功劳’呢!”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