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4日徐州讯(记者 张扬 张承辰 通讯员 孙超群)乘地铁出行,去地下车场停车,在地下商场购物……如今,地下空间的利用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市政工程快速崛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呈现规模发展态势。4月14日,第四届江苏省地下空间学术大会在徐州召开,聚焦基于城市更新的地下空间开发与规划的发展,交流地下空间工程的成功经验及新技术、新工艺,共同推动地下空间的发展。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土地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挑战,这些“城市病”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病”,缓解城市超负荷运行的“良方”。
由于地下空间具有不可再生、不可逆转以及严格的建设时序性等特点,因此在地下空间建设和更新过程中,既要超前规划充分研究,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因素。“江苏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人防主导期、民用探索期、经济带动期、绿色发展期。”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副处长张海达介绍,“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累计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为1.75亿平方米,在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中排名第一,形成以沿沪宁发展带为主要轴线,以都市圈核心城市及江海交汇城市为发展极核的空间格局。
江苏地下空间发展的领先地位得益于相关政策支持文件颁布数量多、覆盖范围广、规划管理体系相对完善。就在去年,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聚焦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加快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
“目前,江苏城市地下市政设施建设总体平稳,基本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但地下管线、通道、停车、人防等市政基础设施存在基数不清、统筹协调不够、运行监管难落实等问题。”张海达表示,地下空间规划利用是一项久久为功的长期工程,江苏将向着更安全、更综合、更集约、更智慧、更绿色的方向,细化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存量、提升品质、完善结构,坚持走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构建“透明地下江苏”。
“南京青奥轴线交通枢纽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工程,2条地下主线、11条匝道,通过和城市系统功能的有机结合,把一座地面三层立交的功能分解到城市立体空间中,是通过城市设计在复杂的地下交通与空间组织方面的成功探索。”学术交流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从南京青奥村地区整体规划与城市设计、太湖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高铁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地区规划等几个案例入手,分享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设计的前沿理念。
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随着轨道交通1、2、3号线运营,徐州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再次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徐州于2020年12月启动《徐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21-2035年)》和徐州市大郭庄等重点片区的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统筹发展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性的意见。”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宣东介绍,目前,徐州市区范围内已建成轨道交通、隧道、人防、综合管廊、地下停车、地下综合体等多种类型地下空间3000余万平方米,整体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会上,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标准体系工作委员会、规划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揭牌,《江苏省地下空间发展报告2022》及《徐州市地下空间2022》正式发布,蓝皮书对各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总结,对城市未来发展创新给予横向和纵向多维度的借鉴与参考。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