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到黄河新村小学接孩子放学的葛曼发现,女儿脚上的鞋不知何时“咧开了嘴”。打听到学校附近就有一位修鞋的王师傅,她随即带孩子找了过去。
今年2月,商务部提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最近,腾讯地图联合微信推出了“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在这张地图里,你可以快速找到附近的各类“小修小补”门店。
然而,一些市民反映,在徐州,多数“小修小补”摊点并未融入这个数字世界,在一些新建小区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内,也很难找到它们的身影。“小修小补”如何规范有序回归我们的生活?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数字世界中难寻“他们”
在黄河新村小学西侧一条小路上修鞋的王师傅,名叫王承俊,今年57岁,已在这里干了40多年。记者采访时,恰巧有一位年轻女士来修一双开了胶的靴子。只见王师傅先用胶水将开胶部分粘牢,然后又用粗线结结实实地缝了一圈,两只靴子一共收了10元钱。
“这下就能放心穿了!我看网上有卖粘鞋子的胶水,但感觉还是用线缝的最结实。”顾客满意地提着鞋子离开了。
一针一线中,王师傅回忆并感慨着他缝缝补补的一生。
王师傅是安徽萧县人,十几岁时跑到淮北跟人学修鞋,算是有了谋生的手艺。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徐州,发现这里商机很多,于是就在黄河新村租了房子,找了这个摊点安顿下来。凭着多年勤奋和节俭攒下的积蓄,2016年,他买下了黄河新村一套二手房,终于在徐州有了自己的家。
“现在的顾客大部分是老年人、回头客。”王师傅说,摊点是政府免费提供的,他每个月能赚三四千元。
记者依稀记得合群桥南侧也有一位修鞋的师傅,但这几年却没见到他的身影。王师傅认识这位同行,惋惜地说:“那位老大哥去世好几年了。现在干我们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都不愿学修鞋喽!”
在中枢街与文亭街交叉口,大约300米距离内就有3家配钥匙的摊点。最北边的一位师傅既配钥匙又修鞋,一脸和善的笑容,“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换成了指纹锁,配钥匙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年轻人喜欢在网上买便宜的鞋子,穿坏了就扔,再买新的,修鞋的不多。”
记者点开“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发现,地图上能搜到的基本上都是店铺,小摊点并未纳入其中。采访中遇到的几位师傅都不知道腾讯地图和微信增加了这一功能。
时光缝隙里坚守“匠心”
在黄河新村附近,用“小修小补”便民地图搜索“裁缝店”,可以找到光明路上一家名为“羊绒棉衣”的店铺,门口挂着印有“改衣服、修裤腿、换拉链”字样的招牌。
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妻。据老板娘郭敏介绍,他们开店20年了,主业是给老人、孩子做棉衣。“小修小补”是副业,主要是为了服务附近居民,也顺便招揽一些客人。为此,夫妻俩还添置了几台功能不同的缝纫机器。
虽是副业,但来改衣服的顾客也不少。“有人对新衣服的花边或者袖口等细节不满意,会拿来改。还有老人把孩子不穿的衣服改了自己穿。”郭敏拿出一件米色的卫衣说,这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拿来改的,女儿淘汰的卫衣扔了可惜,她把甩帽去掉、肩部改窄,穿着很合身。
改衣服有时比做衣服还麻烦,夫妻俩需要不断学习、提高技艺,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剪刀“刺啦”一声划过布料,缝纫机踏板不断发出“哒哒”声,小店的生意随着春天的气温一起上升。
与周边各色美食店的门庭若市不同,中枢街永康旅社旁边的一座钟表维修店显得遗世独立,店内几款老式的大钟“滴答”作响。
77岁的修钟表师傅名叫高展骈,以前在钟表厂工作过,自称曾维修过钟鼓楼的大钟,退休后发挥余热继续修钟表,“我这个房子是人家免费提供的,不要房租。我修表也不是为了赚钱,只为以表会友。现在的人要么不戴表,要么就戴名表,所以来修的大部分是名表。”
“小修小补”中,传承的是传统技艺,延续的是工匠精神。
位于解放南路徐州古玩城2楼的“艺瓷锔”工作室内,许俪与丈夫马猛正凝心聚神地修复一件紫砂壶。
“这是我们家祖传的手艺,100多年前,我的曾外祖父就走街串巷给人把锅把碗,外祖父也靠这个手艺养家糊口。我小时候经常看外祖父干活,给他打打下手。”许俪说,外祖父那一代把锅把碗使用的是手钻,只注重实用,不漏、结实就好,并不考虑美观与否。而现在的瓷器修补使用的是金刚钻、烙铁、锤子、镊子等,从“粗活”变成了“绣活”,修复的器皿也从锅碗瓢盆变成了以茶具为主的艺术品。去年年底,夫妻俩成功申请到铜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一份匠心让“小修小补”走得更远。
城市更新不能遗漏“小修小补”
上个周末,家住云龙区雍景新城的张倩到市中心看望父母,顺便到中枢街配了一把地下室的钥匙。
“我在云龙区新城片区住了七八年,到现在没找到哪个地方能修鞋、配钥匙,每次都要到市中心来。有的邻居会专门跑到惠民小区去修。”张倩在新城片区的家中打开“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发现相关门店又远又少,而且没有一家修鞋、配钥匙的,距离最近的是一家5公里之外的裁缝店。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新建小区中,超市、药店、健身房及各种小吃店应有尽有,形成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但“小修小补”摊点却很少。
如何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答复说,待江苏省相关文件下发后,就会制定相应落实措施。
让人欣慰的是,今年2月,市城管部门统一制作了第三代“五小”便民服务车,实行统一有效管理,让现有的服务网点更加“精致、规范、有序”。
对城市更新来说,公共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旧”业态的融合与共生,焕新了城市街区的生命和活力,这也是城市更新的意义所在。而“小修小补”的规范有序回归,将凸显徐州的多元性、包容性,使居民生活消费更加便利,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座古老又年轻、朴实又时尚的城市。
记者 甘晓妹 吴云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