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围绕如何引导青少年坚定“四个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记者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
记者:如何理解总书记强调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王刚: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承担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复兴的希望,新时代青少年拥有“四个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后继有人、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培养青少年“四个自信”,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培育实现强国梦想的生力军和预备队。此外,青少年发展需要“四个自信”,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拥有“四个自信”才能始终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记者:您认为如何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根脉”?
王刚:对青少年而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牢牢扎根,对于成长为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开展“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新时代学校美育,让青少年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要继续讲好文化遗产承载的中国故事,运用文化纪录片、文化类电视节目等资源,向青少年生动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要建立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长效机制,共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熏陶培育功效。
记者:江苏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如何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成为教育大课堂?
王刚:江苏红色资源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具有类型众多、分布广泛、部分区域聚集度明显等特征。让红色资源成为教育大课堂,一是引入江苏红色场馆作为思政实践课堂现场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二是结合江苏富有重大意义的红色历史事件或特殊时间节点,引导广大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体验式教育,丰富红色教育的内容范围,增强红色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运用新技术,创制新的育人场景,让红色资源“由点到面”,形成全方位、多平台、立体化的江苏红色资源育人空间。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