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太仓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二名。这已经是太仓连续四次排在该榜单第二。
连续多次跻身全国百强县科技创新实力第一方阵,这背后是太仓在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快速攀升。
近年来,太仓以科创项目为支撑,不断集聚高端创新主体,提升科技创新浓度,加快人才企业、科创载体、院所机构融合发展,科创森林“枝繁叶茂”,“软环境”与“硬实力”相互赋能,成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一个个科创载体拔地而起,一项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一家家高科技企业落地生根……从创新平台到创新潜力,从创新活力到创新成效,太仓形成了资源集聚、要素完善、氛围浓厚的科技创新生态闭环,构筑起城市产业持续迭代、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的基本逻辑。
六位一体科招模式“放大招”,今年通过科技招商累计招引项目409个
落户太仓不到两个月,李华京的苏州博迷科技有限公司就已拿到国外市场近700万美元的订单。
今年6月,李华京带着他的汽车三电系统项目,参加了首届T-MAX“科创太仓”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比赛后,在太仓科技部门的带领下实地考察后,他迅速决定将项目在太仓落地孵化。
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聚焦人才“第一资源”,做大科创人才“蓄水池”、科技招商的聚才引智主渠道,是科创人才对接落户的“快速通道”。
依托太仓市科技招商有限公司,太仓打造“政策+人才+技术+载体+资本+服务”六位一体科招模式,探索实施科技人才项目“云评审”“云考察”“云签约”“云注册”等举措,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进行强链、补链、延链。
今年6月启动的首届T-MAX“科创太仓”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海内外优质人才项目汇聚。以赛为媒、以赛代评,太仓打开人才与城市“牵手”奔赴的“绿色通道”,为优秀人才项目提供注册落地一站式服务、优先入驻太仓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一个个高层次人才,带来了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转化成一个个新生的科创企业,太仓科创生态的强磁场效应不断凸显。
今年以来,太仓通过科技招商累计招引项目409个,落户项目累计注册金额近39亿元,投资总额126.35亿元。同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55家,同比增长9.58%;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420家。截至目前,太仓集聚高新技术企业893家。
布局科创版图,太仓不仅重视企业“生力军”的地位,还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智慧大脑”,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空天工业软件与数据科学实验室获批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苏州思萃免疫技术研究所获评苏州市新型研发机构,苏州市产研院临床药理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相继落地。
一面向外引智,一面向内“挖潜”。
太仓全力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激发企业科创内生动力。通过政策激励等举措,推动企业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总数达到82家。同时,深化对德科技合作,太仓95%以上的规上德企进行了本土化研发及创新成果的本地化应用,每年研发投入近10亿元。
从“办公空间”到“创新空间”的内涵升级,52家省级以上科创载体实现全链条孵化
入驻江苏先进无机材料研究院,通过共享检测科研设备协同创新,牧星生物材料(太仓)有限公司生产研发基地业务迅速拓展,今年销售额预计同比翻番。“在科创载体里从事科技研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公司总经理雷和朝说。
科创载体是实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
近年来,太仓大力推进多层次科创孵化载体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整合孵化载体资源,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空间。重点打造“一城一谷一港”的科创布局,逐渐形成以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空间、高效能服务、高质量培育为特色的科创载体发展模式。目前,太仓共建有省级以上科创载体52家。其中包括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4家。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创社区”的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以及飞地孵化器、离岸孵化器等创新补充,组合成太仓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的矢量引擎,让一颗颗科创种子在最舒适的环境里生根发芽。
太仓首个一站式科技产业生态平台智汇谷、专注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力合未来科技谷、飞地科创中心和科创智造基地的璜泾镇创智谷……一批各有特色的旗舰科创载体加速落地,在硬件设施、管理理念、运营模式等方面,对太仓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迭代更新,实现从“办公空间”到“创新空间”的内涵升级。
高品质科创载体承载的是企业创新活力,链接的是产业能级提升需求,最终导向是创新创业资源供给侧与市场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实现企业个体与产业集群的共同生长。
通过高效运营中德创新园三期航空产业园、航空新材料创新园共36万平方米现有载体,升级改造150亩中德创智园,在娄江新城规划17平方公里智能制造区。“做航空,到太仓”的产业名片打上了鲜明的科创印记。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生物港、中德(太仓)生命健康产业园“一核两极”的发展格局,建成生物医药载体200万平方米,集聚生物医药类人才近1.5万人,为“1号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不竭动力。
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系统耦合,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服务保障让人才创业无忧
“政府提供了免费的场所,各种人才政策也非常给力,真是雪中送炭。”去年,曾担任某型号运载火箭主任设计师的何湘,在太仓圆了创业梦。
梦想照进现实的背后,是在他最艰难的初创期,相关部门帮他“拉来”订单,同时提供一系列人才政策扶持,帮他渡过难关。去年,何湘获评太仓科技领军人才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人才创业无忧,企业成长无碍,得益于太仓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科创服务保障。围绕科技人才企业的难点痛点,太仓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惠企举措,不断强化创新要素供给,以一流服务保障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科创人才送去“真金白银”的支持。《太仓市创新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太仓市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出台落地,不断提高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目前,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扶持。
一道金融活水,促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系统耦合。太仓在全省率先出台县(市)级“娄城科创贷”,开展“太仓科技金融服务直通车”活动,以定制化金融产品实现精准服务。
今年以来,“苏科贷”专项贷款累计帮助25家企业获得合作银行授信额度12840万元,“太仓市科技金融服务直通车”活动已帮助9家企业获得浦发银行授信额度42000万元,科技金融服务成效合计58140万元。
一个阵地集成服务资源。以太仓市双创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为企业提供融资路演、产学研对接、政策宣讲、生活空间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打造科技创新新门户、综合服务新阵地、创新创业新家园。
此外,太仓积极参与长三角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和长三角统一技术市场建设,持续联合主办第五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突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资源配置,今年前三季度已达成技术合同交易169.02亿元,增长705.2%。
“我们将持续强化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集聚创新资源、壮大创新主体,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太仓市科技局局长郁颖珠说,2023年,太仓将力争储备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超1500家,全年招引科技型项目1000家,有效高企超1150家,同时确保近2年内完成新建20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科创载体。苏报驻太仓记者 顾志敏 周哲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