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产业兴旺#
上世纪50年代,响水县大有镇康庄村还是一片盐碱滩,老一辈康庄人艰苦奋斗,拓荒垦殖,积肥造林,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奇迹,将千亩荒滩变为沿海粮仓。1958年12月,康庄村捧回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60多年后,新的丰收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新种的南粳5718品种,长势喜人,每亩地能收1100—1200斤,每斤能卖3.2元以上。”眼下,康庄村2万亩稻田收割完毕,丰收的喜讯又一次传来。近年来,该村以稻米特色产业为抓手,利用生猪养殖场沼液,探索循环农业模式,既提高了有机稻米的品质,也降低了农业面污染源,走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集体经济壮大的“康庄大道”。
“新农人”:
90后扎根田野帮助农户“颗粒归仓”
面对丰收的场景,90后“新农人”张凯伯憧憬着未来:“期待‘康庄’牌有机大米能端上更多人的餐桌。”
10年前,张凯伯大学毕业后,在无锡一家设计公司做白领,工作环境和待遇都不错。2015年秋天,他休假回家,正值水稻收割农忙时节,却遇上十几天的连阴雨,割下的稻谷无处晾晒,全镇又没有一家粮食烘干企业,农户们欲哭无泪。张凯伯家是村里的种粮大户,父母承包了1200亩水稻田。那一年,他家和当地所有农户一样,严重减收。
秋雨绵绵,农户的辛勤耕耘付诸东流,这让张凯伯久久无法平静。深思熟虑后,当年年底,他回到家乡当上“新农人”。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创办凯泉米业加工厂,提供粮食烘干、仓储、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并与村里15个大户合作,流转8000亩土地,集中种植南粳5718优质水稻,每亩增收2000—3000元,年收益达300万—400万元。
“我们田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烂麦、烂稻的情况。”张凯伯说,他为村里村外农户提供烘干服务,不少年纪大的村民会将粮食出售给他,他都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农民劳作不易,颗粒归仓,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安慰。”
村干部:
推动产业振兴从“动起来”到“热起来”
“近年来,我们尝试有机种植,把‘康庄大米’的品牌做大做响。”康庄村党总支书记张玉海站在田头向调研组介绍,村子的南边是米厂,东南方向是中粮集团年出栏20万头生猪的养殖场,猪粪输送到东北侧的沼气站,发酵后变成沼液,通过管道,按需送入稻田,这是最好的有机肥。
为探索有机种植的新路,康庄村不断引进“外援”,省市粮食专家、县粮油站技术人员成为康庄村的“常客”。在专业指导下,几年前,村“两委”成立康庄大稻合作社,流转种植500亩试验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人工除草,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建防渗渠输送沼液、用太阳能防虫灯诱杀害虫……”张玉海告诉调研组,试验初见成效,有机种植模式下,“康庄大米”香醇绵甜、筋道润滑,知名度逐渐提升。
循环农业、有机稻米,让新时代的康庄村找到新的发展大道。今年,康庄村成立江苏新蓝海康庄生态农场有限公司,流转2000亩地作为育种基地,采用现代化种植模式,进行规模化优质良种培育、高优稻麦品种推广。
张玉海介绍,农场采用“三次分配”模式,流转土地的农户,一次基础分配800元/亩,二次赢利分配200元/亩,三次丰盈分配不低于100元/亩。“预计每亩稻麦合计收益将突破3000元,我们要让农户共享村集体发展成果,同心协力推动康庄大米香飘全国。”
今年,村集体年收入将破百万元,张玉海信心满满。他向调研组介绍,康庄村还在谋划建立产业兴旺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根据资源禀赋,扶持特色产业,积极推进金针菜种植、规模化草鸡养殖和生态混养农业;另一方面依托既有产业,建设农业园区,推广富硒水稻、稻米深加工、无土蔬菜栽培、果蔬加工等项目,让农民、产业和市场紧密衔接,有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从“动起来”到“热起来”。
“原住民”:
期待更多年轻人扛起农业传承责任
62岁的村民薛凤友满怀憧憬地望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地,今年年底,他将从老旧瓦房中搬离,和100多位村民一同住上新农房。
“很早之前,我们这里是一片盐碱地,祖辈搭建的小草房风雨飘摇。再后来,我们盖上瓦房,遮风蔽雨。现在,我们的新房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绿化美化,好日子还在后头。”薛凤友的语气中获得感满满。随着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村里的民生投入也逐年加大。6米宽的硬化路,车来车往;村内8个自然村全部架起路灯,90%的住户完成改厕;投资200万元的村卫生院,免费为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上门诊疗;村里近30个困难家庭的孩子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点点滴滴的变化,凝结成康庄人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谈及未来,村民们还有新的愿望。听说村里正在规划建设康庄村村史馆,大家很振奋。在薛凤友看来,老一辈康庄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拓荒精神,现在依然适用,“这是我们康庄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理想信念、开拓精神不能忘。”他期待,村“两委”能收集、整理更多史料,丰富村史馆的内涵,尤其让村里的年轻人“忆苦思甜”,以新技术、新思维扛起农业传承、转型的新担子。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吕永刚:
康庄村过去是艰苦创业典型,如今是创业致富典型,跨越时空流淌着同样的奋斗基因。启示有三:一是敢拼敢赢的劲头不能丢。乡村振兴少不了爬坡越坎、破解难题的过程,这也是成长壮大的过程。二是要善于从问题短板中发现商机。经济循环链条上的堵点、痛点,往往蕴藏着巨大而现实的商机,谁能有效提供解决方案,谁就能赢得市场回报。三是农业完全可以成为高附加值产业。关键是要用好现代技术、组织方式、经营模式,满足消费者品质化、健康化需求,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在康庄村产生良好收益,就是颇具说服力的鲜活案例。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