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担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重大责任 ——
8个关键词,江苏克难攻坚显担当
中国江苏网讯 时光的脚步踏进2022年金秋,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也将担负更大的历史使命。
时间回溯到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8月5日,江苏省委工作会议向全省上下发出“坚决担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的动员令。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8500万江苏人民凝聚一心,攻坚克难,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经济周刊》推出特刊,通过8个关键词,展现江苏作为与荣光。
放眼未来,全省上下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勇挑大梁”的使命感,更好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本版统筹 杭春燕 付奇
1 关键词:自主创新
【我在现场】
深耕研发,攻克前沿技术
□ 记者 王梦然
7月底,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完成“一箭六星”任务,顺利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苏州纳飞卫星动力科技公司内一片沸腾,科研团队雀跃着击掌庆贺:公司自主研发的“碘工质电推进系统”又一次“护送”用户卫星成功入轨。
早在今年2月,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执行“一箭22星”任务中,苏州纳飞卫星动力科技公司的研发项目就实现了“首秀”。“说明‘碘工质电推进’这条技术路径完全行得通。”公司总经理蔡勇激动地介绍,今年年初该企业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攻关的卫星关键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相比之前卫星采用的“氙气”电推,“碘工质”电推更具综合优势和成本优势,节省了90%以上的燃料成本。
卫星推进系统,其性能、成本和技术水平,影响国家进出、探索、利用和开发空间的能力和水平,也被视作航天发展的基石之一。从“氙气”到“固态碘”推进系统,这一步革新来之不易,从技术路线推演,到抗腐蚀系统设计、非接触点火技术等,每个环节都在闯技术“无人区”。
“当前,全球只有4个企业或机构,掌握碘工质电推进技术,与其他3家相比,我们团队的技术成熟度毫不逊色,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蔡勇告诉记者,该企业的研发成果,可满足卫星平台千公里级的变轨需求,为我国下一步大规模部署“星网”等卫星星座,以及覆盖全球的互联网连接提供技术支撑。蔡勇表示,当前,企业正积极推进产品的系列化研发,预计“十四五”末产业化进程加速。
【数据图表】
数据显示,1—8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工业1.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8.8%,比去年底提高1.3个百分点。
1—8月,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等4个行业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增幅分别为44.5%、27.4%、17.2%、14.4%。
【专家点评】
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区域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韩子睿: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省抢抓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大部署。今年以来,江苏科技创新的布局越来越强化战略性、关键性领域的攻关突破,越来越强调面向产业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取向。
在世界经济走势日趋复杂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创造新增量、带动新就业、挖掘新潜力来缓解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江苏应充分利用好科教资源集聚、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集成技术、模式、业态和组织等多维度创新,加速原创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和产业化,谋划开拓创新型产业新赛道,培育壮大新的强劲经济增长点。
2 关键词:锤炼韧性
【我在现场】
填补空白,让产业链更具韧性
□ 记者 付 奇
9月26日,位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盛虹斯尔邦石化800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中试装置产出合格产品,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填补了我国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一项空白。
POE广泛应用于光伏胶膜、聚烯烃材料增韧改性、发泡、胶黏剂等领域。2021年,全球POE产能约158万吨,我国POE消费量约64万吨,其中光伏领域需求占比为40%。然而,此前全球POE产能主要集中在外国公司,国内尚无企业可工业化生产POE产品。
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总裁、斯尔邦石化总经理白玮告诉记者,作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研发型企业,斯尔邦石化于2020年9月启动POE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本次800吨/年POE中试装置建成投产,实现了POE催化剂及全套生产技术完全自主化,该装置也是国内流程最完整、设施最全面、最接近工业实际的中试装置。
斯尔邦石化也是全国唯一同时具备光伏级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POE两种主流光伏膜材料自主生产技术的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EVA光伏膜材料生产企业,斯尔邦已拥有30万吨/年的光伏级EVA产能,公司正在积极推进70万吨/年EVA项目建设,全面建成后EVA总产能规模将达到百万吨级,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超40%。
眼下,斯尔邦石化正在规划建设50万吨/年POE光伏膜材料项目,打造横向覆盖、链式延伸的光伏新材料全产业链,以满足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光伏膜材料的强烈需求。“POE与EVA双线并进,斯尔邦石化正在向着‘打造全球最大的光伏膜材料产业基地’目标加速迈进。”白玮说。
【数据图表】
装备制造引领作用持续显现。8月,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比7月份回升2.8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8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8%;智能手机、服务器、单晶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5.4%、159.7%、180.3%和195.6%。
【专家点评】
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 张为付:
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冲击,江苏上半年有效实施稳经济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全省上下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快落实,努力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全力确保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平稳顺畅运行,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触底回升、稳步恢复”的发展态势。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做好保供稳链工作,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江苏不仅要自己发展好,更要主动担当、为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效应,以产业链供应链“双链互动”稳定全国产业发展基本盘;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塑产业综合竞争优势;培育新兴业态,强化产业稳链固链强链补链,通过铸造产业发展韧性,带动其他地区协同发展。
3 关键词:夯实基建
【我在现场】
快马加鞭,建设“轨道上的江苏”
□ 记者 梅剑飞
10月15日,晴空万里,南沿江城际铁路2标段,工人们正在进行无砟轨道施工和绿化、栅栏等附属施工,现场热火朝天。9月起,南沿江城际铁路已经进入铺轨阶段。目前,正保持每天12公里的铺轨速度向前推进。
“快了,历经4年快马加鞭建设,南沿江铁路即将从‘纸上蓝图’变为‘地上通途’,明年就能通车,时间越来越近!”中铁二十四局南沿江城际铁路项目党工委副书记姜德明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目前项目标段内无砟轨道任务已完成91%,预计11月底前完成全标段无砟轨道施工,12月进行铺轨作业,年底前标段内主体结构及附属达到验收条件。
“为加快南沿江城际铁路施工进程,我们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倒排工期、顺排工序,细化现场管理,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详细分工,责任到人。数百名建设者全员在岗,确保工程高质量按期推进。”中铁二十四局南沿江二分部负责人李照众表示,目前南沿江城际铁路句容段内阳山隧道、跨S243连续梁和跨S266连续梁等控制性工点已全部完成,路基工程、改移道路、救援疏散通道及绿化、栅栏等附属施工正在全力推进。
南沿江城际铁路为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全长约278公里,西起南京南站,途经苏南五市下辖主要县区节点,共设南京南、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和太仓等车站,从太仓接入上海。预计2023年8月具备开通条件。届时,将承担起沿线通道内及沿线与沪宁主轴城市间的城际客流,句容、金坛、江阴、张家港、常熟等地也将一举进入高铁时代,融入沪宁一小时高铁圈。
【数据图表】
1—8月,全省公铁水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275.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0.5%。
9月10日,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江苏段正式通车,同步纳入全国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营。
9月17日,沿海发展的“牛鼻子”工程——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全线正式开通使用。
【专家点评】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黎峰: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今年以来,江苏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不紊,从城市到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就交通而言,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加快“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在,出行日益便捷,运输更加畅通,一切可感可知。
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拉动投资,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以铁路建设为例,项目建设周期长,用工规模大、创造就业岗位多,还会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钢铁、水泥、配件、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创新、完善和发展,拉动大量就业,对促进经济稳定及增长具有积极意义。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担负着勇挑大梁的重任,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4 关键词:深化开放
【我在现场】
优化环境,让外资更添信心
□ 记者 丁茜茜
9月底,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江苏阿诗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仓库外,一辆辆装满户外柜储能系统的货车整装待发,这批总价值7.2亿元的货物将陆续被分装到234个集装箱中,集中发往海外。
公司生产管理部运营总监刘艳介绍,作为宁德时代的下游企业,公司生产的这批成品将用于瓦锡兰集团(Wartsila)欧洲家用储能项目。随着户外柜储能系统应用范围扩大,阿诗特能源的生产规模也持续扩张,除新增产能需生产线设备进口外,每月都有大量的生产原料进口和成品的出口。“我们公司今年扩建了户外柜储能系统,预计户外柜储能系统由1050台扩至6000台,储能控制柜由400台扩至2000台。”刘艳说。
类似的场景还发生在苏州工业园区,如果仔细看牛奶和果汁的包装盒,标注有“SIG”字样的盒子则来自康美包集团。为进军低温液态食品领域,今年康美包完成对唯绿包装亚洲业务(Evergreen Asia)的收购,收购金额为3.35亿美元。
“通过这次收购,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唯绿亚洲位于上海、中国台湾和韩国的三家工厂及产品线现已并入康美包亚太地区业务,我们将整合收购工厂、现有供应链体系和研发基地,充分发挥区域协同效应,形成集研发、灌装、包材、服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布局。”康美包亚太北区董事长兼总经理范立冬表示,扎根园区20年,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看好,这里的市场需求巨大。依赖于江苏优渥的营商环境,康美包在苏州逐步实现了发展规模和发展战略的升级,“我们对未来发展十分有信心”。
【数据图表】
今年1—8月,我省进出口总值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3.3%。其中,出口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3.6%;进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
1—7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制造业外资同比增长48.0%,在全省占比提升至36.5%。
【专家点评】
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张二震:
今年以来,江苏开放型经济逆势而上,实属不易。前8个月江苏外贸呈现总量稳定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特点,这反映了江苏实体经济韧性足,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稳定。
值得关注的亮点是利用外资呈跨越式增长。在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跨国公司纷纷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增速达160%,这充分说明江苏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资+引技+引智”已成为江苏开放发展的重要特色,加速了开放与创新的融合、创新与产业的融合。
江苏在培育更具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开发区向创新集聚区发展、打造自贸试验区开放高地等方面发力,创新驱动日益成为江苏开放发展的新动能,为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5 关键词:数字转型
【我在现场】
快步转型,打造“发展增量”
□ 记者 陈 澄
随机点开一台工程机械的小标签,在徐工汉云智能网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就可以看到这台设备的出厂概况、当前工况,甚至每天工作的时长,以及服务资源等详细信息……这是金秋十月,记者在徐工集团自主研发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前看到的场景。震撼不止于此:这个平台,能够实时连接全球100多万台设备。
数字经济,是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张启亮介绍,徐工汉云持续在科技创新上谋突破,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的力度。瞄准“卡脖子”关键难题,徐工汉云相继攻克低代码平台开发技术、基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边缘计算技术、工业应用部署容器技术等十项关键技术。在核心专利方面,徐工汉云累计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证书300余项,专利实力持续提升。
作为“最懂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疫情期间,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曾在线调度设备驰援火神山、雷神山等各地医院建设,累计工时7100小时,向全球在线直播了支援建设的过程数据,彰显了工业互联平台在线设备管理的高效性、及时性以及平台精准服务的灵活性。
截至目前,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连接“一带一路”沿线80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多个国际化项目。以巴西淡水河谷设备无人化作业项目为例,凭借徐工汉云无人化作业施工管理系统,巴西淡水河谷成功实现挖掘机和宽体车等大型工程设备的远程遥控施工,确保施工现场无人化作业,推动作业矿区生产效率提升。
【数据图表】
全省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64.8,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拥有全球“灯塔工厂”8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家,均居全国前列。建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38家、示范车间1639个,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42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14家,“上云”企业累计超38.2万家。
【专家点评】
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卜安洵:
江苏数字经济的主航道是产业数字化,而制造业数字化是其中的主体板块,所以下大决心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既必要又紧迫。但这项“强主板”工作,不应成为江苏发展数字经济的全部,不能忽视或减弱对制造业之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视和投入。全省产业数字化中,除制造业之外的两极,是前端的消费服务业和后端的基础大农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数字化也要同步、同等规划和实施。这就是数字化领域的“补短板”,建议这种“补短板”直接以数字城市建设和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出台专项规划,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杆,发展以智能化为主导的新型服务业和新型农业。
6 关键词:公平透明
【我在现场】
“一址多照”,成就创业梦想
□ 记者 洪 叶
“像我们这样开个小公司的话,有没有什么租金比较低的地方可以办公啊?”金秋十月,记者来到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行政审批中心企业开办“一件事”综合窗口时,听到创业者张有祥正在向工作人员咨询开办企业选址事宜。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建议他选择与街道内的众创空间签订托管协议。
随后,记者跟随张有祥来到众创空间,遇到了曾和他有着同样困扰的创业者。“我们是一家小微科技企业,也是通过‘一址多照’注册登记实现创业梦的。”扬州市辉阳能源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店义说,“使用众创空间的地址就能办公司,而且很快就能拿到营业执照,太方便了!”
“创办企业需要注册地址,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来说,租房、装修是不小的支出。”甘泉街道行政审批局局长曹勇介绍,今年以来,甘泉街道在打造村级众创空间的同时,积极推行“一址多照”行政审批改革,为初创企业搭建“梦想空间”。
从众创空间一出来,张有祥立刻回到行政审批中心,申请企业开办。不到半天时间,张有祥便使用众创空间的地址开办起扬州萤火虫劳务发展有限公司。“本来担心租不起房、没有可用的办公场所而打了‘退堂鼓’,没想到现在这么快就把公司开下来了,像做梦一样。”他感慨道,“一址多照”降低了办企业“必须拥有办公场所”的硬性条件,通过入驻众创空间的方式完成注册,降低了创业成本,让他一举实现了创业梦。
【数据图表】
截至9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为1393.6万户,同比增长4.1%,全省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实现线上开办“1个环节、最快0.5个工作日”目标。
今年我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共推动各收费主体主动退费让利近1.1亿元,为企业减负约1.5亿元。
【专家点评】
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立冬: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一直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牛鼻子”。当前,全省市场主体总数接近1400万户,表明我省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持续取得突破;也体现出当前江苏正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更大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着力解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稳”,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7 关键词:绿色发展
【我在现场】
产业“含绿量”,拉高发展“含金量”
□ 记者 许海燕
码头上,满载着进口金属矿石的货船靠岸后,卸船机抓取货物,通过皮带机系统直接传送到堆场,全程没有一丝扬尘;码头引桥上,125套风光互补路灯分布两侧,不用布线,不用火电,大大节省能源消耗;沿路的扬尘监控装置实时监测着空气质量、风向指标,一旦数据超标就会自动启动场站内的喷淋系统……近日,记者在新建的江阴港6号码头漫步,迎面清风徐来,绿色港口跃然眼前。
为将沿江生产岸线退出来,还江于民,曾经位于主城的江阴港,在港口生产运营总体平稳的情况下,毅然搬离中心城区。“以前在老港区,像这样的鞋子根本没法穿。”江阴港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华指着脚上的白皮鞋感慨,虽然搬迁后岸线变短了,但港口在设计、工艺上都比原来更先进更绿色。
今年1—9月,江阴港港口集团总用电量3579万千瓦时,其中绿色能源使用占用电总量的45%。今年,集团还出资300余万元,继续委托第三方负责到港内贸船舶的污染物接收。
“江阴以产业‘含绿量’拉高发展‘含金量’,加快建设零碳开发区、零碳示范工程,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绿提’。”江阴市工信局局长季震介绍,今年以来,该市组织实施了20个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力争实现年节能量8万吨标煤以上。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一年关停搬迁“散乱污”企业165家,整治提升66家,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5家。仅今年,江阴就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8.8%。
【数据图表】
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南京等9个市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目前,全省已筛选确定187个“绿岛”项目,有力促进了企业达标排放。
全省拥有国家森林城市8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个,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5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46个。
【专家点评】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成长春: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有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江苏始终坚持为生态“留白”、为发展“添绿”,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从省级层面看,以顶层设计推动美丽江苏建设。省委、省政府印发《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美丽江苏建设的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今年,江苏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领域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从设区市层面看,创举连连,苏州建设太湖生态岛,无锡启动创建太湖流域水治理重点实验室,徐州“无废城市”试点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江苏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蹚出一条发展与美丽同行之路。
8 关键词:粮食安全
【我在现场】
辛勤耕耘,换得稻谷飘香
□ 记者 颜颖 吴琼
10月中旬,记者在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滨河村潘培勇家庭农场看到,500亩水稻已开始泛黄,稻穗逐渐饱满,秋风拂过时飘出淡淡清香。“这茬水稻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割,预计亩产1300斤干稻,现在主要是为小麦播种做准备。”农场主潘培勇告诉记者。
潘培勇是土生土长的滨河村人,大专毕业,学的是现代农业管理,曾到过上海等地打工。2013年滨河村推行土地流转,他嗅到乡村振兴与创业发展的契机,返回家乡包地种田。“人说叶落归根,我们在外面始终是漂着,不如回家踏实。当时觉得土地规模化种植是个趋势,正好回家创业。不过刚开始我只包了200亩,产量稳定以后才敢扩大到500亩,现在是滨河村面积最大的家庭农场。”
由于常年种田,潘培勇面庞黝黑,但双目炯炯有神。说起种田,他头头是道:“别看都是水稻,我的跟别人的可不一样。我的种子全部是‘南粳9108’,产量高、抗倒伏、口感好。在播种方式上,以前农民育秧是简单浸泡后撒种,我先用药水浸泡消毒再播种,耕种全部机械化。在水稻生长期,我施肥也更细致,刚栽插、分蘖、拔节、保花孕穗都分别施肥。都说粮食安全很重要,就是从我们这一粒一粒稻谷上来的。”
精耕细作之下,潘培勇的稻田连年丰收,农场去年营收超200万元。他还常态化用工几十名,带动村民就业。对于未来发展,潘培勇已早有规划。“‘南粳9108’逐渐成为常规品种,我打算引进杂交稻制种,收益更高。现在洪泽已有人在种,单季稻亩产值能有4000多元。”
【数据图表】
今年我省夏粮播种面积3706.2万亩,较上年增加13.8万亩、增0.4%;单产377.8公斤,增加3.9公斤、增1%;总产280.1亿斤,占全国9.5%,增加3.9亿斤、增1.4%,占全国增产总量的13.6%。全省夏粮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增幅均高于全国水平,单产、总产双创历史新高。
【专家点评】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 杜永林:
江苏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以占全国1.1%的国土、3.2%的耕地,生产全国5.5%的粮食,不仅有效保障了全省8500万人吃饭问题,还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盯紧盯牢粮食生产目标,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细落实粮食生产关键措施,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春夏连旱、高温干旱、强对流天气等不利条件影响,夏粮再获丰收,秋粮形势向好,有望实现全年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江苏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把粮食产量稳定度列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把粮食面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减分项,逐级分解落实8124.9万亩粮食、309.2万亩大豆生产任务,稳定水稻、小麦面积,积极扩种大豆油料,稳妥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确保粮食种足种好、种在适播期。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