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江苏 > 正文

青春接力,“染”绿北国荒漠

文章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9-14 06:35:00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新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com/新江南网荣誉出品

中国江苏网讯 挖开一个个沙洞,种下梭梭幼苗……每年暑假,位于甘肃东北部民勤县的腾格里沙漠中,总会出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勤行”社会实践团队的身影。今年夏天,“绿勤行”实践团第9年再次集结,由南航青年学生牵头,集结了来自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162名成员,分两批前往腾格里沙漠。YMv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资讯服务

南航“绿勤行”实践团成立于2014年,治沙梦想始于当时的一篇新闻报道:“沙漠三面包围的甘肃民勤县,如果对风沙放任不顾,将在17年内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合围吞噬。”当年,15名志同道合的南航青年辗转乘坐30多个小时火车,每天徒步20公里进出沙漠,用半个月时间铺下1000平方米的麦草沙障……9年来,“绿勤行”实践团不断有其他高校加入,一批批治沙学子接过使命,累计有近千名队员在漫天黄沙中创造“绿色奇迹”,治沙超过20万平方米。YMv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资讯服务

沙漠环境极端恶劣,很少有绿色植株能够存活下来,只有梭梭、毛条、花棒、沙棘等沙漠植物能勉强形成植被。前几年,“绿勤行”团队尝试过直接挖坑种种子、用盆端水浇水,也采用过营养钵培育幼苗再移植、灌溉,但都存在存活率不高、难以大量推广等问题。团队今年采用全新的种植方法——直接栽种冷冻苗,保持一定种植间距,沿直线开辟种植点后直接用车拉水罐浇水,这样既保证了浇水效率,又大大提升了梭梭苗的存活率。工作中,团队遇到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绿格”实践团队,双方决定合作采用两男生轮换“挖坑”加一女生“插苗”的小组合作模式,种植速度从半天20捆提高到了70捆。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了200捆近2万株冷冻梭梭幼苗的种植,种植面积达14万平方米,比前8年种植面积总和还多。其中近半数的梭梭幼苗已经长出新芽,星星绿意点缀着茫茫大漠。YMv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资讯服务

气候干燥、缺乏水源、住宿简陋……恶劣的环境阻挡不住团队的脚步。“每天的种植工作有些单调,不过当埋头种植一天,回头眼前映现出片片‘绿洲’时,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团队成员李云云说。YMv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资讯服务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南大学“点荒成林”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千沟万壑的砒砂岩区内。10多年前,东南大学支教团来到准格尔旗,同年成立“点荒成林”团队,深入砒砂岩区,致力于生态修复与荒漠化治理。岩区遇水成泥,遇风成沙,让这样的土地长出植物,团队创新克难整整历经10个春秋。YMv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资讯服务

“为了尽快攻克荒漠化治理难关,同时不错过最佳种植期,我们从早晨7点多出发,到50多公里外的‘二老虎沟’(准格尔旗地区纳林川流域的支沟)开展野外试验,一直干到晚上6点,常常一待便是几个月。”实践团“元老”级成员梁止水,从一名博士生成长为团队指导老师、科研团队核心成员,用青春见证了荒漠染绿的艰难过程。YMv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资讯服务

针对砒砂岩区恶劣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团队终于研发出具有高度安全性的改性亲水性聚氨酯(W-OH)材料,2014年在砒砂岩区开展现场试验研究。“打记事起,二老虎沟从没出现过这样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看到荒地终于变成绿野,时任当地水保站站长的刘军感慨不已。YMv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资讯服务

“抗蚀促生技术加上植物配制技术,让昔日的荒地上长出了苹果、酸枣、欧李和枸杞等。”实践团队员、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肖塬亲眼见到前辈们奋斗的成果,深感震撼。通过与当地政府及其他生态治理企业合作,团队已在全国7省开展60余个工程项目,实现治理面积超4.5万亩,带动当地就业1.2万余人。YMv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资讯服务

新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com/新江南网荣誉出品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