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小敏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19件,用法治促发展、惠民生。记者注意到,报告披露,今年省人大常委会拟安排20件正式项目、20件预备项目、23件调研项目,继续审议法规6件,涉及科技进步、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关乎江苏的发展和每一位江苏人的工作与生活,快来看看都有啥?
现代快报+记者 鹿伟 徐红艳
2021年成绩单
共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19件
报告指出,一年来,共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19件、初审6件,提请省人代会审议2件,集中修改和废止51件,批准设区市法规53件;听取审议26个专项工作及计划、预决算、审计报告,开展6次执法检查、2次专题询问、2次工作评议和15项满意度测评,对9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作出11项决议决定,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35人次;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交付审议的28件代表议案、代表提出的708件建议、批评和意见全部办结并答复代表,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过去一年,人大工作突出高质量导向,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在聚焦科技自主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美丽江苏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
比如,启动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制定并已进行初审,听取审议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代表建议作为首项重点建议,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有效实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与上海、浙江、安徽同步作出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组织三省一市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推动长江流域水生物保护,督促有关部门在落实长江禁捕要求的同时切实保障渔民权益,目前江苏4万多退捕渔民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的均实现转产就业,做到应转尽转。
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
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是人大代表最为关心和关注的热点。过去一年,人大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推动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障百姓安居乐业。两次审议就业促进条例并提请本次大会审议,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听取审议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情况报告,重点督办相关建议,督促加大隐患排查和问题突出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统筹做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品质提升工作。相关方面认真整改、积极推进,全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02个,惠及居民53万户,进展和成效明显超过往年。
贯彻新修改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时修改省条例,保障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围绕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国家“双减”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督导条例,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制定反家庭暴力条例,构建预防、保护、惩戒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依法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2021年,一大波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也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福利满满的民生“大礼包”。
推动法治江苏建设方面,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也有不少实招、硬招。比如,听取审议“七五”普法工作情况报告并作出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首次听取审议省监委关于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报告;制定社会信用条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此外,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精心指导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至2022年1月20日间接选举产生设区市人大代表4949名,选举过程人民广泛参与,选举结果彰显人民意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2022年这样干
2022年怎么干?报告提出了五方面重点工作(如下表)。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拟安排20件正式项目、20件预备项目、23件调研项目,继续审议法规6件。值得关注的是,报告特别提出,将公民参与贯穿到立法的各方面全过程,完善公众意见征集、采纳和反馈机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丰富立法形式,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注重开展“小切口”立法,发挥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试验性作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