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江苏 > 正文

稻香长飘寰宇中,江苏人回忆可敬可爱的袁隆平

文章来源:交汇点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5-23 14:55:29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交汇点讯 5月22日,有着“禾下乘凉梦”的老人,在“禾下”永远地睡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人们深切悼念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他生前许下的梦想再次在全网刷屏,他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的卓越贡献在世间传颂。哀痛之中,江苏农业专家、乡村干部、退休教师,向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讲述袁隆平的故事。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南师附中在袁隆平院士雕像旁献上鲜花。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书本上种不出水稻”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听到袁老逝世的消息,我非常痛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对记者说,“这是我国农业科学界、世界农业科学界的巨大损失。”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张洪程与袁隆平相识30多年,合作20多年。张洪程说:“袁老做杂交水稻的育种,其中不少品种由我配套栽培技术。袁老和江苏农业科学界有很多合作,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就是在袁老主持指导下培育的,而先锋组合的栽培技术由我的团队和袁老团队合作。”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张洪程说,虽然上世纪30年代有人提出水稻杂交优势,但袁隆平把这条路走通了,他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让杂交水稻技术真正大面积利用,转化为巨大生产力,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袁老最早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也就是杂交水稻的母本;在国内最早发表《水稻的雄性不育性》,首次描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病态’特征,开启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技术研发的序幕。他犹如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指引人们朝着这个方向去研究。”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袁老有一句名言,‘书本上种不出水稻’。他带领着团队,和农民一样,脚上常沾泥土,紧盯现实需求,所研究的目标和成果贴近实际,精准地解决问题。” 张洪程说,“从三系法杂交稻到两系法杂交稻,袁老一直向着科学高峰攀登,他的身上体现了伟大的科学精神——执着追求理想的献身精神。”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张洪程告诉记者,袁隆平特别注重培养年轻人,让后备力量成长。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2016年12月20日在三亚首届海水稻国际研讨会上袁隆平院士与江苏水稻育种工作者交流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在70后专家、扬州大学副校长刘巧泉眼中,袁隆平是一个非常开明、鼓励创新的科学家。2001年至2005年,刘巧泉在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期间,曾和袁隆平的小儿子袁定阳在同一间实验室做研究,并有幸参与了袁隆平院士和该校辛世文院士合作的科研项目。“当时辛世文院士等想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表达高赖氨酸蛋白以提升稻米营养品质,袁先生一直积极地支持,给我们提出各种建议。”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90岁高龄,袁隆平依然坚持到海南开展南繁工作,这就是伟大科学家对“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的诠释吧。袁隆平的“拼”劲,感染着刘巧泉等后辈科学家。“像这样一位早已功成名就的‘国士’,仍坚守科研一线,每日躬耕陇亩,而不只是做做咨询、安享晚年,我们又怎么好意思骄傲不前呢?”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袁先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在科研上不断攀登产量高峰,创新性非常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水稻专家、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究员王才林说。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对新技术新理念非常敏感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在杂交稻推广初期,籽粒不是很饱满,而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朱庆森当时的主攻方向就是水稻籽粒发育研究。有一次在南京开会,袁隆平主动要朱庆森讲讲杂交稻籽粒发育的事情。朱庆森回忆:“在两个‘五年计划’里,我都在袁院士麾下工作。无论是确定议题还是研究方向,袁院士总是一下子就能抓住要害。”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王才林说,2015年他开始主持一个国家项目,全国41家单位一起搞耐盐碱水稻。袁隆平知道后对王才林说:“你们江苏常规稻搞得很好,耐盐碱水稻也要搞,而且要搞杂交稻品种,因为杂交稻优势强,耐盐碱性好。”今年3月,科技部批复了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其中华东区域中心由江苏省农科院牵头,与袁隆平团队共建。王才林说,全国的滩涂面积,江苏占1/3,推广耐盐碱水稻对人多地少的江苏来说正是为粮食安全做贡献。耐盐碱水稻可以广泛地种植到沿海滩涂、内陆盐碱地和咸水湖周边,从而使盐碱地成为良田。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作物遗传育种专家,扬州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顾铭洪记得,当年他申请加入“863计划”,提出广亲和基因可以有效改善籼米和粳米杂交种的半不育问题,正在看论文的袁老猛地抬头,急切地追问:“这是1984年日本提出的,这个品种你有吗?”“有!”“广亲和基因共用6个品种,你都有吗?”“都有!”袁隆平眼前一亮。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2000年,袁隆平与顾铭洪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合影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顾铭洪还记得,1995年在广东肇庆一次会议上,袁老特地请来一位企业家,让大家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或者需求尽管提,资金不愁。华中农业大学院士张启发提出利用一种抗早衰的新基因,来延长水稻灌浆的时间和速度,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即超级稻。袁隆平当即询问张启发这项研究进展,并把它吸纳到“863计划”,立即开展下一步研究。“袁隆平勇于接受新生事物,对于新技术、新理念非常敏感,而且动手快,他的行动力让人不得不佩服。”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给年轻学者做翻译救急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有一幕,王才林至今难忘。1986年,研究生刚毕业的王才林到长沙参加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研讨会。袁隆平是主持人,还有一位主持人是印度人。印度主持人问了王才林一个问题,王才林没有太听懂,袁隆平主动帮他翻译。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2018年12月,王才林在第三届海水稻论坛上与袁隆平交流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袁先生总是笑眯眯的,待人接物非常亲切随和,崇拜他的学生想和他握手、合影或者做些探讨,他向来欣然接受,一点架子都没有。”刘巧泉回忆,“定阳是个正直本分的人,为人低调,很少谈到他的父亲,但从他做科研时的兢兢业业,不难看出袁先生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袁隆平非常忠厚,也喜欢与年轻人交流。他只要方便的时候就去游泳,偶尔晚上还打打牌,还会与团队里的年轻人一起打排球。研究杂交稻专业体系庞大,虽然有的人不在一个团队,但是只要是对研究杂交稻有贡献的成员他都很照顾。袁隆平“能帮则帮、平易近人”的处事性格,让朱庆森印象深刻。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平易近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这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吕川根博士对袁隆平的印象。“参与国家863计划、总理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我们一直在他领导下参加研究工作,非常愉快。”吕川根说。2011年,袁隆平将《袁隆平口述自传》一书赠送给吕川根,书上已有印刷好的袁隆平签名。吕川根开玩笑说:“烦袁先生再亲自手签。”袁隆平欣然再次亲手签名,并写下“川根存念”。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袁隆平给吕川根的签名。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2010年6月,袁隆平作为特邀嘉宾赶赴无锡,参加上海世博会设在无锡的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高峰论坛。对工作人员签名、合影的要求,袁隆平欣然应允,没有一点架子。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袁隆平参加南师附中百年校庆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袁隆平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49届校友。南师附中退休教师、校友会创始人吕鸣亚记得:“2002年,我和南师附中陈履伟书记专门去长沙,邀请袁隆平他参加南师附中100年校庆。我们受到袁隆平的热情接待,不仅去他工作的地方看了看,还去他家里。他告诉我们,他的业余爱好是打麻将、打排球。我们跟袁隆平一起照了很多相。他看起来就是一个很朴实的农民,衣着非常朴素。”后来,袁隆平专程参加母校百年校庆,为学生们作了题为《超级杂交水稻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展望》的报告。在报告的最后,袁隆平谦逊地说:“讲到这里,请老师们同学们多批评指正!”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与江苏农业渊源深厚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每年3-4月,是各省水稻专家云集海南南繁基地的季节,袁隆平先生也不例外。王才林说:“袁先生经常到江苏的基地来,和我们的合作很多,对江苏的育种水平很信任。”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在更为广袤的江苏大地,也记录着袁隆平对江苏农业事业的关心、支持。上世纪90年代,袁隆平团队与时任省农科院副院长邹江石合作,成功培育“两优培九”新品种。这是江苏首个通过审定的两系杂交稻,后在全国累计推广1.2亿亩。王才林说:“至今没有哪个两系杂交稻品种推广面积超过这个品种。”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如东县栟茶镇方凌垦区,耐盐水稻示范项目育秧室里,一排排码放整齐的秧盘上,袁隆平团队委托试种的“袁两优1000”“创丰优丝苗”等耐盐水稻新品已抽出新芽。这批秧苗不久将被移栽至当地沿海滩涂,接受“盐酷”考验。记者从如东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方凌垦区将继续试种约90亩耐盐水稻新品种。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耐盐水稻俗称“海水稻”,即能在沿海盐碱地等恶劣环境中生长的水稻品种。去年,方凌垦区成为江苏唯一入选袁隆平团队“海水稻”试种项目的基地,试种4个品种,约129亩。当年10月,经中国水稻研究所等权威机构测产,“超优千号”耐盐水稻亩产达802.9公斤,创盐碱地水稻亩产新纪录。如东县作物栽培站副站长於永杰前往湖南,当面向袁隆平汇报喜讯。袁隆平欣喜地表示,江苏是粮食种植大省,也是盐碱地大省,希望5到6年内,以示范基地为样本实现耐盐水稻大面积推广种植。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常熟市蒋巷村第一书记常德盛,忘不了袁隆平两到蒋巷田头。2007年10月10日,在蒋巷村千亩丰产方的田埂边,袁隆平看着被稻穗压弯的水稻,对常德盛说:“没想到,你们这里的丰产方搞得这么好!这里的杂交粳稻品种的纯度非常高,管理得也很好!” 常德盛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2008年,袁老师又带着爱人来我们蒋巷村专门看水稻。他两次来到村内,让我们坚定了发展农业的信心。”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袁隆平院士来到蒋巷村的田埂边。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袁隆平与时俱进、不断钻研精神始终激励自己,要让蒋巷村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常德盛对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说,“在袁老师这份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农村工作者要把悲痛化为力量,继续做好农村工作,我想这不只是我自己的想法,更是亿万农民的想法。”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刘巧泉郑重地说:“‘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袁先生的梦想我们会替他延续下去!”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晨 李鑫津 吴琼 王拓 李仲勋 贲腾 徐超 冯圆芳 葛灵丹 徐冠英 实习生 沈晶明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pin新江南网| 江南第一生活服务网站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