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5、1 数字解读杭州城市更新专规
杭州日报讯 开 栏 语
一场深入城市肌理的“更新”正在重塑杭州的存量空间,这是对城市功能、活力和价值的全面重塑。我们试图用报道记录捕捉那些缝合与织补杭城记忆与未来的千丝万缕:“改头换面”的老旧小区实现新生活、“腾笼换鸟”的工业厂房带来新机遇、“活化传承”的历史文化绽放新光彩……
即日起,本报推出《更迭 更新 更续 2025杭州城市“更”新主题报道》栏目,聚焦老旧居住空间、低效产业空间、历史文化空间、潜力公共空间、老旧城市设施、潜力复合空间六大类更新对象,以“更迭”见证新旧肌理的交织共生,用“更新”记录产业业态的智慧蝶变,借“更续”守护历史文化的代际传承。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面貌“翻新”,更不是零散的以旧“换新”。杭州走出的更新之路,是城市修补民生短板的过程、是城市品质能级提升的过程、是城市功能价值再造的过程、是城市产业空间增效的过程、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过程……
在这些更新过程中,杭州也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实践,强化制度支撑以及政策保障。昨日,杭州召开《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规划》编制内容,为杭州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明晰路径。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由之路。”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编制《规划》是对我市城市更新工作进行的全局性谋划与系统性安排,能有序引导各区、县(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更加安全韧性和安居宜居、更富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的城市。
城市更新,“更”什么? 4条主线6大策略拓展城市更新“空间”
城市更新,“更”什么?
“目前,杭州已进入超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更新既要守住安全底线,提升宜居品质,又要激发城市活力,彰显独特魅力。”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编制紧扣“高质量”和“现代化”目标,确定了“重视城市安全与底线、补齐建设短板”“聚焦人民急难愁盼、改善民生福祉”“支撑功能提升与产业转型、激发经济活力”“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彰显独特韵味”4条更新主线。
更新主线明确了,更新内容也进一步清晰。
《规划》在更新对象的选取上,由既往聚焦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创建、城中村改造等居住环境的提升,进一步拓展至老旧居住空间、低效产业空间、历史文化空间、潜力公共空间、老旧城市设施、潜力复合空间六大类,同时提出推动居住空间安居宜居、推动产业空间提质增效、推动文化遗产传承活化、推动公共空间开放共享、推动城市设施安全提升、推动复合空间多元再生6大更新策略与行动。
“《规划》在更新内容上非常系统、全面,人的空间、居住的空间、产业的空间、文化的空间统统囊括在内,从而推动城市更新更加系统化。”参与了专规成果评审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京祥表示,杭州在提升人居环境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集成了不少优秀经验做法。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百姓幸福生活,一直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工作。《规划》也进一步明确,要全面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实现2000年前的老旧小区“应改尽改”。
“还有低效工业用地,空置率高的老旧商务楼宇,活力不足的传统商圈、城市公园,老旧地下管网和桥隧工程,功能单一的市政公用设施,利用效率低下的老旧交通场站等更新内容的纳入,将更好地发挥城市更新在保民生、扩内需、促发展、保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实,杭州的城市更新活动起步较早,已历经多轮实践探索,目前也涌现了不少好案例。滨江沿江景观带公园的12个沿江驿站已经具备“造血新生”能力,基本完成了招租并陆续开业运营;高桥工业园区改造后,空间可复用率达98%,新增产业空间15万平方米,预计5年内将引进企业超200家,新增常住产业人口1.6万人,营收超150亿元,税收总规模超12亿元,实现“寸土变寸金”。
从老旧管网更新、排水防涝体系完善筑牢安全防线,到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补齐民生短板;从低效用地再开发、楼宇商圈再升级推动产业提质,到TOD综合建设、交通场站复合利用实现空间再生;从历史文化片区划定、主题式文化街区营造激活文化遗产,到滨水岸线提升、公园绿地共享提升城市面貌……一场场以新焕兴的城市更新实践,将为杭州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城市更新,怎么“更”? 95个市级片区、一体统筹明确城市更新“路径”
城市更新,怎么“更”?
“城市更新,不能是单一的‘拆旧建新’。”在张京祥看来,“更新从来不是为环境而更新环境、为品质而提升品质,而是整个城市空间价值再提升,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建委也考虑到仅以单个项目或单独条线推动城市更新,容易出现空间碎片、建设重复、资金单一等问题。因此,《规划》明确,在实施路径上,更注重以片区式更新为重点,探索统筹推进模式。
“以前的城市更新是比较零星的,这就会面临公共资源不平衡、资金保障不高效的情况。杭州此次编制《规划》的逻辑是从系统谋划出发,更多的是发挥统筹的作用,通过片区式更新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最优化。未来,城市更新的要素、资源要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孙娟解释。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以资源有潜力、空间有价值、属地有意愿为基础,充分衔接详细规划单元边界,共划定了95个市级更新片区,并选取了更新诉求强烈、更新资源具有典型性、更新项目有条件优先启动的30个片区作为近期重点更新片区,包括上城区老城传统风貌片区、拱墅区拱宸桥运河沿岸片区、滨江区长河片区、萧山区火车西站片区等。”
根据更新片区内潜力空间类型及未来优化提升方向,《规划》还将更新片区划分为功能活力提升类、人居品质提升类和特色魅力提升类三种类型。这些片区的选择亦有讲究。
“划定这些重点片区首先是以问题为导向,如一些片区确实存在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其次还要考虑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有活力、有魅力、有动力的片区也是选择的重点。”孙娟介绍,“更新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需求,优先启动的30个片区既有杭州市顶层层面的战略选择,也有区级层面的动力诉求,这些选择是上下联动的、达成共识的。”
例如,目前上城区正在全力推进湖滨片区、老城传统风貌片区、九堡片区3个重点片区的更新。其中,湖滨片区也面临商业界面和流线连续性不强、商业物业和商办楼宇利用率不高、历史资源和文化IP转化度不足等问题。
“我们将通过业态焕新、交通完善、空间优化、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把‘商业盒子’变为开放活力的街区,对于被解放路阻断而商业‘失活’的解百片区,将通过城市设计,形成‘一心、一网、三片’的空间格局,完善区域交通,优化沿街店面,打造‘城湖一体’城市新客厅。”上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片区式”更新的路径让城市更新从“单打独斗”进入到“抱团发展”的新阶段。接下来,杭州将进一步完善“一体化统筹、片区式推进、‘单元化’实施”的更新模式,推动高质量编制片区策划方案,谋实谋细片区内重点项目,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努力实现“更新一片、活化一片、精彩一片”。
城市更新,如何持续“更”? 1套保障、多维协同完善城市更新“体系”
当明确了城市更新“更”什么、怎么“更”,还需要更进一步思考“如何可持续地更新”。张京祥认为,杭州对城市更新的构思,是从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全链条的贯通,特别是在规划方面,形成了上下衔接、协调统一、系统集成的规划体系。
《规划》的编制过程印证了这一点。“此次针对城市更新编制的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重要的专项规划之一,在编制过程中落实了总体规划的要求,其主要内容也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做了衔接。”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规划》提出的“市级更新专项规划、区级城市更新建设规划、更新片区策划方案、更新项目(单元)实施方案”四级体系明确了更新工作框架,更新片区范围划定与详细规划单元范围做了相应衔接,更新片区策划方案也是在规划刚性管控底线要求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低效产业空间、公共空间、市政基础设施等更新实际需求开展的编制。
此外,杭州还将探索构建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组织推进机制;联动规资、发改、经信等部门建立“多维协同”政策支撑体系;搭建政府、企业、民众“多元共治”参与机制等。
“从纵向层面来说,市级要做好健全协调机制的顶层设计,区县是推进实施的主体,街道则要做好保障工作;从横向层面来说,《规划》要求政府、企业、民众等多方专业力量的参与,这样可以做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有力,实现多方共赢。”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前虎认为,接下来,杭州要进一步制定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导则,探索具体城市更新项目的落地与实践,从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更新“杭州模式”。
作为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的城市之一,此前杭州已经建立起统筹协调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结合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制造业“腾笼换鸟”、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出了一批规划、用地、建设、产业、资金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技术标准,并正在积极研究规划相关的管理规定,确保《规划》有效传导、各项任务扎实落地。
简而言之,城市更新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从实施行动到专项规划再到建章立制,杭州城市更新正稳步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在《规划》把舵定向的基础上,杭州将持续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以“更新”满足更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相关新闻
杭州3个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获全国推广
近日,住建部发布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杭州有2个项目入选。截至目前,杭州已有3个更新项目入选国家典型案例。
1.杭州市滨江区缤纷完整社区更新项目
该项目打破原建制社区边界,将3个社区按照统一规划、施工、运营的建设标准,整合服务资源,通过一体化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运营。
2.杭州市基于CIM基础平台的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项目
该项目按照“隐患产生—因素分解—数据汇集—算法集成—状态标识—职责分解—组织架构—协同处置”的思路,形成多跨场景应用,实现制度与技术的理性打通,系统性重塑地下隐患防治管理工作,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变革。
3.杭州市沿江景观带公园更新项目
该项目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的实际需求,以城市切片、超级海塘、橙蓝丝带、便民驿站、健身公园、智慧滨江6大板块为核心,实施沿江漫步道、景观步行桥、公园、驿站改造提升,成为一条功能丰富、融入市民生活的绿色休闲廊道和国际公共滨水空间。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