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自述
“‘滨小新’准备就绪,请求入列!”我是最近刚加入杭州滨江公安分局的“滨江机警”新队员——智能警务机器人“滨小新”。
别看我身高只有1.3米,银灰色战甲下可是藏着国产大模型特训的“超级大脑”。
与之前的巡逻机器人“前辈”相比,我更注重互动交流。我的“大脑”被注入了奥体中心地图、应急预案库和警务知识图谱;当游客用中英文提问时,我会双语“唠嗑”,精准提供最便捷的路线指引,并协助处理突发事件。偷偷告诉你们,我左肩还自带危险气体检测器,一旦“闻”到危险气体,立马“哔哔”报警,比警犬还灵敏!
应用场景
巡逻+双语指路,“滨江机警”再进化
“Excuse me, where is the nearest restroom?(请问最近的卫生间在哪里?)”在“大莲花”(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英国游客Ash向正在巡逻的“滨小新”问路。“滨小新”应声转向,瞬间切换为双语:“The restroom is 30 meters ahead on your left, next to the souvenir shop。(前方30米左侧洗手间,位于纪念品店旁。)”流畅的英语应答让Ash惊喜地竖起大拇指:“太聪明了!”
这场看似平常的指路服务,正是国产大模型赋能智慧警务的注脚。“‘滨小新’是由滨江公安与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全省工业大数据与机器人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面向奥体警务专用场景搭建的自主人机交互系统。该系统基于国产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并融合奥体专属知识库,可以进行高效的增强检索,更适用于奥体日常公共安全、民众服务和大型赛事引导和保障的实际需求。”来自北航杭研院和全省工业大数据与机器人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的技术专家介绍道,“滨小新”集成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视—听—力多感知融合、语音驱动的行为实时反馈及智能决策等多模态交互关键技术。
执勤民警赵俊强曾感受过“滨江机警”成员协同作战的强大效能。在演唱会、大型赛事期间,人流量特别大,这些设备组建的立体化巡防网络,为警务工作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他对于“滨小新”的多模态感知能力充满期待:“‘滨小新’计划部署在入口、观众区及主要通道,承担信息查询、引导服务的任务;其他‘机警’则部署外围,负责安全巡逻。”
这位“滨江机警”新成员的加入,标志着滨江公安在科技赋能下,成功构建起“空中无人机、地面机器人(狗)、移动无人车”空地一体的立体巡防体系,为城市安全织就了一张智能化、高效率的防控网络。
【e点睛】
基层警务生态进入“智能增强”时代
在“滨江机警”装备序列中,与“滨小新”共同亮相的还有警用AR智能眼镜。入列仪式现场,执勤警员戴上轻量化AR眼镜后,大呼“神奇”。
这款集成了5G通信、边缘计算和混合现实技术的眼镜,不仅能让警员随时调取全域监控画面,还能通过无人机将高空俯视视角叠加到现实场景中。“在重大活动安保实战中,该装备将显著提升预警效率。”研发团队表示,这标志着警用单兵装备正式进入“智能增强”时代。
从单一设备到群体智能,这支“未来战警”滨江队悄然改变着基层警务的作战模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这种全域智能的警务生态也会让科技温度浸润城市每个角落,为超大城市治理书写“杭州方案”。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