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粮田间管理的关键期。8月21日,在溧阳市庆丰村“江苏第一方”示范田,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秋粮田间管理:管理员点击手机,远程控制阀门,田间就开始自动化灌溉,田间水稻的水位控制同步显示在一块大屏上,一目了然。
这块“大屏”刚刚上了央视,属于今年6月投用的庆丰村数字农田智慧化平台。平台集成田间智能设备,通过遥感卫星、气象监测、害虫预警等物联网技术,24小时实时监控,实现智能识别和精准调控。检测数据在第一时间形成预警信息和服务提示,发送到种粮农民的手机上,确保农作物生长环境达到最佳状态。
平台管理员、来自扬州大学的博士生王浩宇告诉记者:“用水调温,对孕穗—抽穗期的中稻维持8厘米到10厘米的水层,可防范高温热害。利用日灌夜排或中午喷雾,可降低田间温度。”
这一平台由常州、溧阳两级供销合作社会同农业部门联合建成。这些农字号综合部门积极承担新使命,不断适应新需求,持续深化综合改革,通过科技、人才、服务赋能,推动“江苏第一方”所在庆丰村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
科技赋能,呈现全新生产方式
在“江苏第一方”示范田,处处都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13.3公顷示范田的四周,全都设置了智能化精准化农情综合监督点位,实现了对病虫害、耕地质量、农田尾水、土壤墒情、作物苗情等农情数据的自动化精准监测与分析,及时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星光点点、万籁俱寂,田间一缕灯光格外醒目,诱虫灯已开启作业,深夜稻田“捉虫”。庆丰村数字农田管理员任高磊说:“用光来吸引害虫,诱虫灯内置摄像头即可实录,通过无线网卡把害虫图像和视频同步上传到数字农田智慧化平台。后台大数据会及时分析虫害数量,并依据虫害分布情况,合理给出用药指导。”相关种粮大户拿到“药方”后,立即开启田间农飞防作业,2小时就能治理好这片地。
科技带来生产方式的改变,让农民种田变得轻松又高效。农户吴勤荣告诉记者,他家有9.1公顷水稻田,从插秧、治虫、除草到收割,所有的田间管理都由农合联打理。“平时,我们只要在田埂上看看,比起原来种田要省心、轻松得多,且心里踏实。今年又将是丰收的一年。”
记者了解到,“江苏第一方”的核心面积为85公顷,从平整土地、选种育秧,到田间秸秆深翻还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栽培和“种子处理+科学用药+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好多科学种地的小窍门都被用到了“看不见的地方”——如与示范田服务配套的溧阳市南渡镇供销合作社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华昌院士工作站成立了实验室,为种粮大户免费提供田间测土配方,根据检测结果定制专用配方肥,土壤中“缺什么、补什么”,省工、省钱、高效又环保。“就氮肥一项,原来一亩稻田要用18千克—22千克,现在只要14.6千克,而且施肥次数只要2次,是原来的一半。”
村里刚刚买的一台收割机,正在安装北斗导航等装置。据介绍,用上无人收割机,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收割,一台机器一天可收割约4公顷水稻,相当于100个人同时作业。
人才赋能,一批“新农人”来到庆丰村
人是乡村振兴、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最关键因素。“江苏第一方”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批创新创造的“新农人”。
在庆丰村产学研基地,一群年轻人正在煮饭,检测米的滋味及食味值。扬州大学研究生葛语桐指着米饭说:“这是庆丰的‘三好学生’大米做的,尝一尝,甜中带糯。”她告诉记者,现在的水稻种植,已不再一味追求产量,而是迈向了高品质时代。
2019年,溧阳市政府和扬州大学签订协议,在“江苏第一方”共同成立了扬州大学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研究生团队创新试验基地。至今已有32位硕士、博士研究生来到庆丰村,实打实种田搞科研。
记者从农合联与社员们签订的“优良食味粳稻南粳46订单种植收购合同”中“质量品质”一栏看到:质量必须要达到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要求;水稻品种纯度要达到99%以上;水稻水分小于等于15%,大米干基蛋白质含量小于7.5,米饭食味仪检测食味值超过86分……葛语桐解释,食味值是指食品吃到嘴里的口感,影响米饭食味值的因素有新鲜度、香气、外观、味道、黏性、硬度等,食味值越高,口感就越好,不仅健康、安全,还好吃。
记者看到,在“江苏第一方”示范田,有几十个水稻新品种正在培育。王林松说:“很多创新都源于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团队和博士生团队。他们把科技融入农业生产中,与我们的良种、良法、良技相配套,用行动做给农民看。只有看到了成效,农民才会跟着你干,才能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共同富裕。”
服务赋能,“农合联”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前面提到的“农合联”,就是成立于2022年8月的溧阳市优质稻米产业农合联,由常州、溧阳两级供销合作社指导,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发起,联合稻米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和各类为农服务组织共同组成,是具有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功能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目前,有单位会员32个,水稻种植面积达2134公顷。
该农合联理事长王林松介绍,农合联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运行模式,为社员提供优质稻种、标准化育秧、农资统一配供、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仓储、订单加工销售以及种植技术培训等全产业链服务,并建立“党员带社员、先富带后富、大户带小户”帮带机制和“一业一联、一户一档、一户一带”管理体系,增加结对社员的收入。吴勤荣告诉记者,他在农合联打杂工,一年也能挣七八万元,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王林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产业农合联统一收购会员的稻谷,收购价比国家规定的市场价高出20%—30%;统一配送农资化肥,每亩可降成本50元;统一收割、烘干稻谷,每亩可节省开支30元……几项累计,每亩可为农户增收300—400元。
“农合联”的科学运作,将原本单打独斗的农民拧成一股绳,提高了“江苏第一方”的整体生产效率。据测算,今年“江苏第一方”预计亩产可达750千克以上,农户人均增收400元左右。
(记者 郑雨露 唐秋冰 胡平 通讯员 常供销)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