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到生动讲述文物故事、新媒体传播的无远弗届,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江苏文物事业的可喜“成绩单”显现出全面开花态势。在今年的10个2023年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11个2023年全省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案例中,苏州博物馆“依托科技+精细化管理赋能博物馆绿色低碳转型”入选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名单,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苏从何处来》系列短视频入选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精品项目名单,成为遗产日全国主场城市活动的优秀代表。同时,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文化与体育站站长许玉德入选全国第五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在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展演大赛中,由省文旅厅推荐的南京博物院与南京市田家炳中学代表队获一等奖第一名。以守护之力,以前行之功,江苏文物工作者站在传统与未来的交汇点处,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觉推进文化创新。
如何活化文物资源,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江苏模式”,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促进了全省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苏州博物馆依托“科技+精细化管理赋能博物馆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探索创建国内首座运行碳中和博物馆。通过绿色低碳转型预计降低电能消耗25%以上,提升系统效率20%以上,节能收益150万元/年。
苏州博物馆本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名作,也是全国文博领域上绿色可持续发展案例中的典范。2021年新开放的苏州博物馆西馆是另一个优秀的绿色博物馆建筑案例,博物馆在设计上采用独立而又联通的10组方盒子形态,增加自然光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室外的博物馆广场则最大化实现绿色植物覆盖,实现小气候的良性循环。西馆在设计上延续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行动理念,实现了功能扩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新媒体时代,如何发挥文物的宣传教育作用?江苏通过鲜活生动的传播展示方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并通过创新运用“AI”“VR”等热点技术,召集人工智能“披挂上阵”,将新媒体宣传服务体验进一步优化,推动江苏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
为呈现苏州地域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苏州广电传媒集团(总台)联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策划推出了苏州地域文明探源系列短视频《苏从何处来》。该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精品项目名单。
整个拍摄过程贯穿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从博物馆到考古遗址,从现在到过去。创新设置虚拟人“AI记者”、考古专家“探源解读人”角色,运营“文物拟人化”讲述等网络语态表达方式,探寻苏州太湖流域文明、史前文化、吴文化等重要文明,阐述考古科普,破解历史之谜,揭示苏州文化的深刻内涵,为中华文明探源作出苏州贡献。
除此之外,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特展》系列短视频、南京市博物总馆《博物馆里过大年》音视频、常州博物馆《常博文物说》系列短视频入围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为引导广大文物工作者爱岗敬业,促进部门协作,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和支持文物安全工作,国家文物局开展第五届“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宣传推介活动,经江苏省文物局向各设区市广电文化和旅游局、各博物馆广泛征集守护人先进事迹,涌现出一批像许玉德一样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他们工作不同、岗位各异,却恪尽职守,不畏清苦,跋山涉水,走村串巷,像爱护生命一样守护历史遗迹。
柳泉镇位于微山湖畔,历史文化悠久,驰骋苏鲁交界、敢在日寇头上“跳舞”的“运河支队”曾经活跃在这里,该镇北村入选江苏省红色地名。镇域面积大,辖区内文物多,其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1处。镇文化站要负责全镇的田野文物安全巡查和安全保护工作,区域跨度大,工作强度高。
许玉德自2015年到柳泉镇文化与体育站任职以来,便一头扎进了文物安全守护工作中。身处文物保护基层,柳泉镇128平方公里、72个自然村,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被群众亲切地誉为柳泉的“地理先生”。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江苏将锚定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目标,着力推动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新作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助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