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春节档”的又一个悬念揭晓——2月6日,《哪吒之魔童闹海》打破此前电影《长津湖》的纪录,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从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均刷新纪录,到打破影史纪录,这个春节档的亮眼表现,呈现出一个供需两旺、活力强劲的电影市场。春节档过后,电影市场的强劲势头能否延续?供给观众的影片能否继续保持高质量水准?在去年票房回落之后,今年能否反弹并超越此前最好成绩?中国电影市场的开年很抢眼,人们也期待它之后更耀眼。过中国年 讲中国故事 看中国电影“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成为今年春节档的亮眼关键词。《唐探1900》对百年前革命志士牺牲与奉献的讲述,引发很多观众探寻原型人物的故事;改编自金庸经典武侠小说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打破了一般武侠作品的创作桎梏,解答了“何为大侠”这个命题;《蛟龙行动》作为我国第一部核潜艇电影,则用观众不常看到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的实力与精神。题材多元、种类丰富的春节档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让大家在过中国年时,欣赏到了气质鲜明、故事动人的国产电影。在电影工业领域,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动画设计、视觉效果堪称全球一流,角色数量是第一部的3倍,特效镜头近2000个,背后是精益求精的制作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我们做动画的心态是宁缺毋滥。第一部是‘死磕’出来的。观众给了我们做第二部的机会,随随便便端上桌,不符合我们的追求。”导演饺子回忆,其中一些复杂场景的制作耗时半年,“把一些公司的离职率都提升了,但我们还是坚持高标准,当成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领电影消费券 促文旅相结合目前,我国影院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三、四线城市影院布局齐备,银幕总数已超9万块,高规格的放映厅逐渐普及,观影体验提升。政策层面,一系列的惠民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影市场的火热。不久前,国家电影局启动“跨年贺岁 喜迎新春——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合计投入不少于6亿元观影消费补贴。今年春节期间,许多地方和平台也发放了电影优惠券,加大优惠补贴力度,推出各项措施吸引更多观众。在浙江,各地陆续推出“浙里看电影、欢乐过大年”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主办的“周末看电影,浙里更精彩”超过2800万元的电影消费券发放活动春节期间火热持续,向浙江观众提供5—15元的电影优惠券,在春节档期场次使用。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浙江省累计电影票房和总出票数同比分别增长45.3%、40.5%,杭州市这两项数据分别增长32.2%、32%。此外,电影与旅游市场的融合也为春节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国家电影局推出的“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品美食”两项主题活动正在各地举行。从《唐探1900》的拍摄地山东德州到《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拍摄地湖北襄阳,将电影同多种文化消费场景结合,借由惠民观影拉动了文旅消费。这也给了更多从业者启发与思索,如何把观众请进影院的同时,让电影从影院“走出去”。春节档之后还有什么电影可期待?春节档点燃了观众对影院的热情,95亿元的成绩也成为全年票房的“托底”。如何把这种“特殊性”变成“常态性”?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依赖热门档期的情况并未发生本质性改变。春节、五一、暑期、国庆等热门档期往往扎堆求排片,除此之外则较为冷清。比如春节档后的一个月里,上映的多为小成本制作电影,关注度和话题度都偏低,值得关注的电影仅剩下进口大片《美国队长4》和重映的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要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仅靠热门档期远远不够,电影市场的关键人群是年轻人,他们愿意为影院贡献票房,前提是故事符合他们的审美,并且能赶上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讨论时间。这就需要优质影片的常态化供给,不能让观众“饥一顿饱一顿”。去年年底举行的全国影片推介会上,公布了超160部的新片,除已上映的,今年有望上映的新片还包括《刺杀小说家2》《盗火者》《东极岛》《群星闪耀时》《镖人》等备受期待的国产大片。合理排片,均匀供给,这才能让优质电影的票房更高,更多观众有机会去“二刷”“三刷”。此前有观众评价:“为票房作贡献,就是在为之后自己能看到什么样的内容投票”,希望今年最强春节档让出品方看到的不仅是票房的数字,更应该是背后的底层逻辑,用这样的逻辑驱动,创作更适合当下观众审美的影片。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