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艺人大S徐熙媛在日本旅游期间因流感引发混合感染不幸离世,年仅48岁。这场悲剧为公共健康意识敲响了警钟。“其实,这样的场景每个流感季都在重复上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郭丰主任医师说,流感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可以大幅降低感染风险及重症率。致命变脸:流感病毒如何突破生命防线“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就像火柴与森林大火。”郭丰介绍,流感病毒的H/N蛋白组合拥有16种致命变形。2019年《柳叶刀》研究显示,全球每年因流感导致的呼吸道死亡达29.1万例。据悉,病毒性肺炎患者72小时内进展至“白肺”的比例达42%;妊娠期流感患者入住ICU风险增加7.7倍;肥胖人群需要机械通气的概率提升3.2倍。以上数据足以展示流感病毒的强大破坏力。郭丰表示:“病毒入侵不仅是呼吸道的战役,它还会瓦解细胞防线,经血液播散引发心肌炎、脑炎、横纹肌溶解等多器官打击。”警惕重症:识别这些信号能改写结局流感重症化并非毫无征兆,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及时识别尤为关键。预警期,发病1-3天,表现为持续高热>39℃伴意识恍惚,平静状态下呼吸>30次/分,指氧饱和度≤94% ;进展期,发病3-5天,表现为咳血性泡沫痰,肌酸激酶>1000U/L,尿量<0.5ml/kg/h持续6小时;危重期,发病的5-7天,表现为多肺叶浸润且48小时病灶扩大>50%,乳酸>4mmol/L,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郭丰提醒,公众可以遵循“3×3预警法则”,若出现以下任一组合,立即就医——“体温×3天”:发热>38.5℃持续3天未降;“呼吸×3秒”:吸气时肋骨间隙凹陷且呼气>3秒;“尿量×3小时”:连续3小时无排尿(成人)。另外,抗病毒药物的黄金使用窗在发病48小时内,每延迟1小时用药,死亡率上升3.8%。他建议,高危人群在暴露后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预防;出现预警症状6小时内进行CT+心肌酶谱检查;家庭可配备指氧仪,数值<95%立即就医。接种疫苗:建立“流感风险账户”郭丰强调,相比于进展到重症去抢救,疾病更重要的是预防,接种流感疫苗可使重症风险降低82%。他建议,大家可以建立“流感风险账户”,在手机设置年度提醒,每年9月预约疫苗接种,家庭药箱常备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手机保存本地流感定点医院地图。同时,践行“社交免疫礼仪”,确诊流感后自觉居家5天,覆盖完整排毒期;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减少3米内飞沫传播;家庭用餐实行分餐制,降低78%家庭聚集感染率。郭丰表示,流感可能致命,公众应适当提高警惕、防患未然;但流感也不是洪水猛兽,不必因此陷入恐慌,及时有效的防治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