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笼罩下的武汉一点儿也看不出生病的孱弱模样,马路上寥寥无几的车辆却一次次提醒着我这个城市依旧在康复中。”吴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这个27岁的姑娘家住当涂县石桥镇团林村,是马鞍山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护士。疫情发生后,本该在家享受假期的吴倩看着新闻里医务人员与病魔斗争,决心前往武汉,与大家并肩战斗,用一言一行记录这不平凡的新年,用忠诚奉献写下医务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份申请书“我要与战友肩并肩!”
半个多月里,吴倩写下了两封对于她的人生别具意义的申请书。
2月16日,吴倩向单位领导递交了支援武汉的请愿书,她在请愿书里表示:“竭尽全力发扬白衣战士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相信这是每一个医护人员都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决心!”她驰援一线的愿望和大义担当的精神让人为之感动。
2月20日,吴倩与家人、同事告别后,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在武汉隔离点完成工作后,每天深夜回到宾馆,吴倩都不忘学习,在静谧的夜里,她郑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会奉献我的一切!”用行动践行承诺,她做到了。国家有难,她挺身而出,吴倩用坚守一线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自己的入党初心。
最美压痕“辛苦,但是值得!”
戴手套,戴帽子,第一层口罩,第二层口罩……从一位身姿矫健的医护人员变身慢放三倍的“太空人”,要经历十多道工序,而全副武装带来的不适要持续一整天。穿着防护服使得呼吸不畅,摘掉口罩脸上的压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难以想象的是,中途不能脱掉防护服,所以上厕所成了一大难题,要么不吃不喝,要么穿上纸尿裤,吴倩笑称大家都当了一回“巨婴”。
吴倩所在的武汉职业学院方舱是一个比较大的隔离点,床位三百余张,医护人员实行四班倒制度,每个班次六个小时,以保证方舱内24小时都有充足的医护力量。而吴倩与她的战友不仅要“医治”患者身体上的疼痛,还有纾解病人心理上的紧张恐惧,关心他们生活上的需求。“看到病人们一天天地好起来,感觉再累都值得。”
守望相助“小姐姐,谢谢你!”
“那些疑似人员从一开始非常抗拒来这里,到最后解除隔离离开时对我们深深鞠躬,每一个画面都牢牢刻在我的脑海里。”吴倩感慨道,对疑似病例来说,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希望和信念的来源。
许许多多发生在这里的感人时刻都被吴倩珍藏在记忆中。
有一天,吴倩如往常一样巡视,碰到了一个正费力搬日用品上楼的小姑娘,吴倩赶忙上前帮忙,和她一起将东西送进了宿舍,小姑娘放下东西眼睛就湿了:“小姐姐,我什么时候才能上学啊。”原来,17岁的她正读高二,在隔离的这段日子没有家人的陪伴,每天重复的检查监测让她慌乱无措,她想回家,她想上学,说着便哭了出来。吴倩赶紧安慰她:“疫情很快会结束的,到时候你就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看电影,也能和你的小伙伴健健康康在校园里相聚了。”此后每一天吴倩都会抽空去看看这个小姑娘,直到解除隔离的那天,她闪着泪花跟吴倩道别:“姐姐,谢谢你一直陪着我!”
坚强后盾“女儿,给你点赞!”
每天回到住处,吴倩都会给爸爸妈妈发微信。有一次,吴倩下班时已是夜里两点多,本来想着这个点爸妈已经休息了,谁知刚给妈妈发了一条微信,立刻就收到了妈妈的回复:“累了吧?”吴倩一下泪湿了眼眶,爸妈担心她,知道她忙且辛苦从不发消息打扰她,默默等到凌晨就为女儿一条报平安的消息。
孩子身在与疫情零距离的一线,叫父母如何不担心?但是吴倩的家人没有一句怨言,更多的都是关心和鼓励,而吴倩也从不让家人担心,每天事无巨细向爸妈“汇报”工作,第一时间做好自我防护。吴倩表示:“家人的支持是我的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期待着抗击疫情胜利的那天,我们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地与家人团圆。”
记者 吴黎明 通讯员 蔡佳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