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能摘口罩吗?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我认为疫情不会再现小高峰。我们现在有了经验,只要发现病例,及时排查和追踪,很快就能扑灭疫情。另外,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天热后病毒不再传播,不能
正文摘要:
天热能摘口罩吗?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我认为疫情不会再现小高峰。我们现在有了经验,只要发现病例,及时排查和追踪,很快就能扑灭疫情。另外,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天热后病毒不再传播,不能完全摘掉口罩。5月7日以来,吉林省舒兰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例;5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该病例5月5日由吉林市乘坐高铁到沈阳;5月9日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6例,均来自同一小区。昨天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连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进行了解读。
专家:此轮高峰后病毒会逐渐传不动 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这两天国内连续出现聚集性疫情,会不会再次出现疫情小高峰?天热能摘口罩吗?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我认为疫情不会再现小高峰。我们现在有了经验,只要发现病例,及时排查和追踪,很快就能扑灭疫情。另外,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天热后病毒不再传播,不能完全摘掉口罩。
延伸阅读:
白岩松对话吴尊友
5月7日以来,吉林省舒兰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例;5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该病例5月5日由吉林市乘坐高铁到沈阳;5月9日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6例,均来自同一小区。如何看待这些新增的本土病例?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又该如何落实落细?昨天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连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进行了解读。
新冠肺炎远比非典复杂
零星的病例报告在预料之中
吴尊友:这种情况在预料当中,我们1月30日第一次做《新闻1+1》连线的时候,我告诉大家拖尾会相当长,现在也证实了拖尾相当长。当看到每天的零星病例报告,特别有阳性检测者报告,我们知道零星发生是会出现的。
关于“零病例”,大家有一个不同的期待, 2003年非典流行时,当出现零病例、双清零以后就没再发生过新的报告病例了,很多人把非典流行的历史或者经验还记在脑海当中,当新冠肺炎出现“零”的时候,我们也希望能像非典时一样。新冠肺炎远远比非典要复杂,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从它的传播方式、防控的难度和临床表现来看,它都比非典复杂得多、困难得多,这些给我们对它的认识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吉林舒兰首例确诊的洗衣工不一定是源头
吴尊友:在聚集性疫情发生以后,流行病学调查试图找到源头,找源头的工作确实很困难。昨天(此处指11日,下同)中国疾控中心也派专业人员到舒兰去协助调查,目前的情况来看,首例诊断的病人是不是源头病人,目前还不好判断。这位女同志是一个洗衣工,目前一种推测,她可能是这一次聚集性疫情的源头,但也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还有一个真正的源头还没有发现,可能是造成这次传播的主要源头,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或需要生物学手段来加以分析推测。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些病人的潜伏期可能比这个洗衣工的潜伏期更长,他可能传染给了这个洗衣工,而这个洗衣工的潜伏期比较短,可能两三天就发病了,而真正的源头病人可能感染以后,七八天才发病,潜伏期是具有传染性的。如果像这种情况的话,就非常难判断,到底是谁传给谁的。
吉林舒兰确诊病人是否与俄罗斯入境病人有关?
吴尊友:马上需要做的,是对这一组聚集性病例病人的病毒和从俄罗斯入境的病人的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看他们的同源性,如果同源性非常吻合,那就可以推定是与俄罗斯入境病例有关,具体怎么发生的相关关系,目前还不好判定。
吉林舒兰确诊洗衣工由衣服传染,可能吗?
吴尊友:几天以前,有一个研究报道,是关于空气当中的病毒含量,研究人员对医院病人的病房空气和医生更换隔离服的半污染区,以及清洁区的空气进行采样,发现在医务人员更换隔离服的空间中,空气当中的病毒含量反而更高,也就是说,如果医务人员在病房里面,他的衣物上可能会沾上病毒,脱的过程当中,空气当中病毒含量更高。那么这是不是也提示在舒兰的聚集性病例当中,有类似的情况?这些也都给我们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白岩松:民间有种说法,现在确定在舒兰的病例是公安局的洗衣工,公安局4月8日到30日,涉及到接人(俄罗斯入境人员),这个洗衣工有可能在洗制接人公安的衣服过程当中感染吗?
吴尊友:有这种可能。
从吉林到沈阳的确诊病例提示:
乘坐密闭交通工具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吴尊友:我们在旅行过程当中,很可能会碰到感染的病人,或者处在潜伏期的病人,也提示我们,对于在交通密闭的环境当中,防护措施还是要坚持。对于这样一个病例来说,他在沿途当中会有很多感染者,同时也提示我们要把密切接触者完全调查清楚,也是非常困难,有可能会出现遗漏的密切接触者,而遗漏的密切接触者,如果他感染、发病,又会造成新的聚集性疫情。
常态化防疫不意味着疫情没有了
日常防护措施必须做好
吴尊友:对于常态化,可能大家的理解不一样,很多人理解,常态化是不是疫情没有了?是不是可以完全回到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发生以前的那种生活状况?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所谓的常态化,就是在我们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能够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在常态化环境下,还是要按照防控指南的要求,在人员聚集的地方,在密闭的地方,还是要坚持采取保护措施,特别是当我们在旅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防护。
武汉东西湖社区首个确诊病例
发病从3月到5月为何这么长?
白岩松:前天武汉公布了一例社区确诊病例,初步判断原因是既往的社区感染。但是这个病例,三月份有症状,后来症状消失,一直到现在发作确诊,如何分析他持续了将近两个多月的发病史?
吴尊友:我们也注意到这个病人,实际上在武汉还不止一例这样的病例,有些可能有30天、40天,甚至50天的病程。对于新冠肺炎病人的康复,主要还是依赖于病人的免疫力、抵抗力,病人的免疫力强,他就能够短时间里把病毒清除掉,如果病人的抵抗力弱,那么他就不能清除病毒,使得病毒在体内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时间。这说明,当人年纪大、免疫力低的时候,病程可能会很长,而且可能会出现反复,这也是新冠肺炎的一个和非典和其他疾病不一样的地方。对不同年龄组的疾病谱的分析来看,越是年轻人,特别是儿童,无症状感染的比例更高,而青年人症状比较轻,所有这些都指向病人呈现的症状和恢复的快慢,都与免疫力有关。
武汉6名新增病例来自同一小区给我们什么提醒?
吴尊友:只要社区里没有真正“清零”,或者社区还存在着检测阳性的(都存在风险)。有相当一部分检测阳性、无症状感染者的症状很轻,他自己感觉不到,那这些还是有传染性,他传染给病人以后,被传染的人可能会出现症状,也有可能不出现症状,无论出现或不出现症状,他还是具有传染给其他人的风险,社区还是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主要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
不必要人人都做
网友:武汉昨天新增5例确诊病例都来自长青街小区,是否意味着需要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地毯式筛查?是否需要对全民进行核酸检测来排查无症状感染者?
吴尊友:大规模筛查核酸检查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做?其实也没有必要,主要是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像刚才这名网友所说的这样的社区,还是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筛查,在那些没有病例的社区,就没有必要人人都做筛查,主要对重点岗位、重点人群,重点社区的人来做大规模的筛查。
武汉超长发病确诊病例提示新冠病毒的狡猾性
目前无法研判它与人类共存的方式
吴尊友:我们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这种有限使得我们不能够研判,或者确定它未来与人类共存的方式。目前来看,它不会像非典一样很快消失,它在多长时间会与人类共存,或者它处在流行状态的形式和我们共存,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再一方面,它的临床表现也很特殊,刚才你讲的那个80多岁老人的案例,也说明了它临床表现很特殊,这些都是我们对新冠肺炎病毒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零星的病例不会再造成一定规模的流行
吴尊友:我认为不会出现小高峰。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我们成功控制新冠肺炎以后,已经取得了,至少获得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就不会让出现零星的病例再造成一定规模的流行。因为我们的监测系统,只要发现病例,及时排查,及时追踪,很快就能把疫情扑灭,应该不会出现小的流行峰。
网友:天气越来越热
很多人口罩戴不住了怎么办?
吴尊友:关于口罩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复杂也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对于在开阔地的地方,在家庭里面,可以不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在密闭的环境当中,即使很热,也还是需要戴口罩,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天气热了以后,就没有新冠肺炎的传播发生。对于这样的数据,目前天气也没有热到我们不能戴口罩,还是要克服一些困难,坚持戴口罩,在没有确切证据以前,还不能把口罩完全摘了。
测温枪不准是否会影响防控效果?
吴尊友:我们不是唯一的依靠测体温,还有症状监测,病人的表现有的发烧,有的一开始并不发烧,还有咳嗽,乏力,这些综合症状的监测也非常重要。
新冠肺炎患者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时已具传染性
人员聚集时防护措施不能放弃
吴尊友:特别想提醒的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性特别强,尤其是在病人还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时候,已经有传染性了,对于感染者的病毒排毒规律的发现,在病人出现临床症状的前一两天,就会有传染性。对于大家来说,防范新冠肺炎还是要坚持不懈,在人员聚集的地方,还是要坚持戴口罩,这些防护措施还不能放弃。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央视新闻 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流程编辑:TF032
专家:此轮高峰后病毒会逐渐传不动 热相关阅读:
面对感染高峰如何守护百姓生命安全?专家解读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调整后,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本周,《面对面》专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
记者:当时你们有没有摸摸家底,手里有的资源能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医疗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根据这三年国内这块的感染率,另外也参考全球其他国家人群的感染率。我们当时算的是你什么都不做了,完全任由感染,那手里资源肯定是不够的,还是要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按照这样缓疫压峰的情况,把感染的人数包括需要住院的人数,能够给稍微拉得缓一些,缓一些我们医疗资源的供给就是够的。
2022年12月上旬,不少城市开始出现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感染患者数量猛增,医院的发热门诊首先承压。据媒体报道,有的医院发热门诊人数激增10倍,一名医生一晚上最多接诊了150名患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我们当时预判到了老百姓发热就诊需求会增加,所以当时做的方案,首当其冲的是发热门诊,我们要求所有的医院都要开放发热门诊,尽可能地要满足这些发热患者的就诊需求。
按照应开尽开、应设尽设的原则,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同时,简化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增加药品配备,提高发热门诊医疗服务效率。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过4.1万个。
记者:我提供的这些能不能满足人们看病的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仅靠这些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的话,那肯定还是不够的。以北京为例,一方面是所有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都要打开,另外,有体育馆、方舱医院也开设了临时的发热诊疗点,单纯是因为发热需要取药的话,到这些临时医疗点去购药,到这里去看十几分钟就可以。当时北京有一个统计数据,在一个区临时发热点接诊的发热患者数,比这个区里面所有三级医院的发热门诊接诊的发热患者数还要多,所以这样的话又分流掉了医院一部分压力。
随着疫情的发展,救治的压力开始从发热门诊向急诊和重症救治的科室传导。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根据病毒和疾病的特点和规律,往往是在第一周过去以后,第二周重症逐渐地开始出来。那么重症出来之后,这个时候面临着最大压力就是急诊了,当发热门诊需求往下走的时候,急诊的压力就开始显现了。急诊的压力显现,马上就是一系列连锁,最近大家看到的120需求大增,重症的床位、住院的床位,比如大家说一床难求。
记者:这个时候你们还是要摸家底,我有多少资源能够满足这个时候更加迫切的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其实从2022年12月初的时候,我们印发了方案,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要扩容,要改造。我们要求像原先有综合ICU的,那么可能床位不够,要增加。另外,我们要求医院还要按照综合ICU等比例准备一些可转换的ICU,就是这些在重症资源快速增长,马上要达到临界值的时候,这些可转换的ICU就是要在24小时之内马上就能变成综合的ICU。
以北京朝阳医院为例,医院依托呼吸、急诊、重症医学科、心血管等专科优势,共开设综合救治病区15个,开放床位538张,其中危重症监护床位69张,全力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急危重患者。
记者:你觉得医院能应付吗?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刚开始那会儿医务人员阳性多,医生、护士不够,作为医务人员我觉得也能充分体会到现在的疫情在吃紧。
记者:打个比方,这就好像打仗一样,我做好了人、武器装备,甚至粮草都准备好了,但是真到了战场上,你会发现面对的敌人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这个时候这个仗怎么打?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我们就要求医院,要把所有的床位资源统筹起来,设备全院统筹、床位全院统筹、医务人员全院统筹。像发热门诊病人量多的时候,全院支援发热门诊去出发热门诊;现在急诊量大的时候,就要全院支援急诊。
在与新冠病毒的决战中,医院各部门被摁下了快进键,开始超速运转。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急诊抢救室的床位要尽快周转起来不能够压床,所以进到急诊抢救室里面,其实我们看到的虽然床都是满的,但是一定不是同一拨病人,因为我们现在要求急诊留观抢救的这些要24小时清零收治。
记者:什么意思?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也就是说你现在在急诊留观的这些人,在24小时之内必须要把他收到病房里面去,把急诊抢救的这些床位留出来给下一拨病人用。
记者:24小时一个周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24小时之内必须要清零收治,实际上现在很多医院已经不是24小时了,可能十几个小时就得腾出来。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关口前移,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等,等都成了重症了,到医院里面来接,那我们三级医院的资源总有饱和的一天。所以现在我们也提出来,其实这也是我们三年的一个经验,就是要关口前移,早干预、早治疗,能够防止轻症变重症。
为了做到关口前移,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要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的风险人群实施分级健康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就是让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把辖区内这些有高风险因素的人,先给摸排,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透析的、孕妇、儿童,评估他们的健康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健康风险等级建立不同颜色的健康档案,分级来管理,红、黄、绿。红色就是危险因素最高的;黄色是中等水平;绿色是相对安全的。通过健康档案健康监测,能够对他们健康管理管起来。
记者:假如说高龄老人,七八十岁高龄老人他自己有基础病,如果出现了一些症状应当怎么做?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一旦出现红色的,这样的老年人我们要求马上转诊,直接到三级医院就诊,因为这个时候只有到三级医院才有可能把重症给降下来。
随着春节临近,我国即将迎来城乡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这势必会导致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因为农村地区地域宽广、人口庞大,但人均医疗资源有限,如何应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感染高峰,成为巨大的挑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经过三年了,大家都没有回家过年,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这样的话有可能会出现报复性的城市人流高峰涌向农村,回家过年探亲,所以我们更加担心农村的疫情。其实农村来讲最主要的是两点:一个是要保证药能够下去,而且供应的量一定要涵盖春运的时间段甚至还要长;再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如果一旦有重症的这些人要能够转上来,最起码能够转到县医院来救治。
记者:谁来干这事?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一方面我们要求县里、乡里要组织车辆,要做好车辆的准备,一旦发生有病情变化需要转的话,能够有交通工具把他尽快地转到县医院里面来;另外,也发挥多年以来,我们形成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城市的这些优质医疗资源对口帮扶县医院。一方面是远程;一方面要派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驻点在县医院,准备接这些重症的救治。
为了应对到来的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全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严阵以待,尽最大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也正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记者:为什么我们做了如此充足准备,但是给人感觉还是猝不及防?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其实我也一直在关注网上舆情的反应,我觉得更多的反应还是说这个药,在早期发热的时候更多的是药的问题,是因为买不到药,拿不到药,我觉得这方面舆情是很多的。当时我们提出来的想法也是要给这些医疗机构包括基层的,包括二级以上医院的,药品一定要给配到位,要充足,结果到现实当中的情况是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开了,但是药品供应这一块出现了短缺,就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记者: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药一时间供不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这里面原因很多,比如像当时零售药店里面被抢购一空,老百姓首先囤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就是药品生产供应也是按照市场需求来提供的,所以一下子短时间内市场需求量一下子很大,但是产能和产量的提高是需要时间的。另外,其实包括企业,生产企业也面临人员感染减员的问题,所以多种因素导致,一度出现了药品短缺的问题。到现在重症上来的时候,因为我们国家还是老龄化,尤其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多,所以一下子出来这么多的重病人,大家都要到三级医院,尤其都要到这些三甲特别有名的三甲大医院,我们的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很大的基数都要到塔尖去看病,这个供需矛盾一定会特别突出。
快速传播,致使人群大面积感染,感染后所出现的各种病症,引发了不少人对于奥密克戎病毒新的担忧。
记者:这三年人们经过很长时间跟病毒打交道,渐渐知道病毒发展到奥密克戎尤其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也有一些观点说它就是个大感冒,可能对身体伤害不大,但是现实世界里面,好像让我们对这个病毒对它的判断要重新审慎地看到底是不是这样?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我觉得过去三年大家为什么体会不深?过去三年用很多网友的话说:说国家和政府一直把大家严密地保护起来,尽可能减少感染的人,早期发现,切断传播途径,尤其把这些脆弱人群都保护了起来。现在由于这个病毒的毒力已经大大减弱了,它的传播力快了,短时间内感染的人多了,波及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条件的人都出现了感染,高热、嗓子痛、浑身疼,这是大家说得最多的症状。这些对于每个个体来讲肯定是很难受的,但是这些症状从临床上来讲,都是我们常见的疾病症状。作为医学上来讲分型,这些是属于典型轻型新冠患者,绝大多数的人群还是轻型表现。
2020年初,童朝晖作为中央指导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赴武汉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之后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2022年12月上旬,北京暴发疫情以来,他受北京市卫健委指派,一直在北京地坛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两家定点医院指导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记者:在两个定点医院这段时间,你会和武汉那段时间进行对比吗?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会的,我们那会儿去武汉还真是不了解这个,一点都不了解,不知道这个病毒是什么特点,也不知道它会在武汉那么厉害。大家可能对武汉记忆很深刻,病人都是比较严重的呼吸衰竭,都要上呼吸机,都要上ECMO,这个比例是很高的。后来通过从武汉以后,全国各地好些地方我们也都去过,包括这回到了北京,我觉得从临床治疗到临床救治起来难度肯定比武汉小得多,我们压力没那么大。奥密克戎的特点就是传染性强、传播力强,一传好多人阳性了,实际上真正需要去住院或者需要住到ICU的比例还是低。大概我也统计了一下,这两家定点医院把重型和危重型都算上,占到3%-4%。
记者:大家从自己的亲朋好友总是能听到自己家里老人有去世的这种情况,好像比往年要多很多?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肯定会多,这一点我们要承认。但是大家想一想,你身边的人阳了多少?或者一家人可能都阳了,有几个危重的?或者有几个肺炎的?这个大家应该心里有数吧。
记者:感觉是这样?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有吧,因为现在没法统计具体的数,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分母,因为现在不再做全员核酸,也不再做抗原。甚至说很多人在家里就待几天,有症状也好,无症状也好,在家里扛一扛就过来了,就上班去了。所以说可能我们大家都阳过了,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分母是多少。
专家分析,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依然集中在患有基础性疾病的高龄人群。而奥密克戎病毒高传播、低毒力的特性没有明显改变,但依然不能视作大号感冒。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虽然现在大家网友都在反映说它绝对不是大号感冒。确实它不是大号感冒,往往我们把感冒和流感给混淆了,所以我们实际上是把新冠和流感来做比较,不是把新冠和感冒来比较。感冒确实症状很轻,一个星期自限性的疾病吃不吃药一个星期感冒其实都好了。但是流感不一样,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来的,流感也有全身的症状,比如发烧、咳嗽,严重的有肺炎。而且根据病毒不一样,它的致病性不一样,比如大家印象很深的2008年甲型H1N1流感,那一年的流感也很重,一度也出现过人感染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那个病死率是很高的。所以跟流感来比,即便是它有一部分会出现一些肺炎,但是这个肺炎远远达不到网友说的“白肺”程度,经过这个治疗他也会很快好转会痊愈。
记者:这一波的治愈率多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我们国家的治愈率,从武汉以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武汉那个时候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的治愈率也是90%以上,后来是93%、94%,越往后越高的。所以其实从这一波来讲,大家感受到的不是这个低的比例,大家感受到的是一个一个绝对值,我们的基数大,那么可能感觉重症的、危重的或者是病亡的人数是增加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各地目前所面临的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并不是个例现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其实这三年以来,恰恰其他国家都在经历我们现在经历的这种情况。我们看到有很多国家的就医也是一床难求,其他国家有一些患者尤其老年人到医院看病也是一床难求,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跟他们最大不同就是,有的国家医务人员有罢工的,因为工作负荷太重,因为没有足够的防护用品。但是这三年,我们的医务人员甚至都是义无反顾地冲在一线,哪有情况需要支援的医务人员,需要派医疗队的时候大家都是积极踊跃地报名。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医务人员跟其他国家的医务人员更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和精神。
随着我国防疫政策的逐步调整,尤其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之后,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广大医务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记者:就好像三年前在武汉最危急的时候要靠这群人,三年之后还得靠这群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对,只能靠这些人。而且更大差别在于三年前他们防护得很好,我们说4.2万人援武汉、援湖北,医疗队没有一个人感染。但是现在我们这些医务人员全部都冲在了第一线,他们自己也被感染,家里人感染,就是承受着身心的压力。但是没有办法,这个是他们的职责,就像战士就要上战场打仗。
记者:这是一场硬仗?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是非常硬的一场仗。
记者:医护人员也好,病人也好,还要熬多久才能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急性传染病还是有它的规律,在急性感染的高峰以后,都是第一周到第二周是最艰难的。现在其实不同的城市正在经历急诊和重症的高峰,可能是我们最困难的时期。随着这一波大部分感染的重症,感染高峰过去以后,往后就会出现往下走的趋势。病毒传播一定有它的传播系数,传播到一定程度了,病毒总会越来越弱,我们通俗讲就是说传不动了,到了这样一个阶段的话,这个困难一定会过去的。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