锉牙锉到一半医生突然脸色大变!4cm长像锥子一样的根管锉 滑进患者喉咙消失了……

2025-02-18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67岁的老吴怎么也想不到,去做根管治疗,治疗没结束,却遇到了大麻烦。

看牙时喉咙一阵发凉

根管锉滑进喉咙里消失了

老吴牙疼已有些时日,想着马上要过春节了,把牙齿看看好,他选择了家附近的一家口腔小诊所治疗。

医生检查后,安排老吴做根管治疗,治疗工具需要用到一个4cm长像锥子一样的根管锉。

治疗过程中,突然,老吴感觉喉咙一阵发凉,好像吞下了一个异物。给老吴治疗的医生脸色大变,告诉老吴,有东西掉进喉咙里了。医生尝试好几次想取出异物,都没有成功。随后,老吴被送往当地综合性医院。

转到综合性医院急诊后,马上联系做胃镜。但由于中午老吴吃了东西,胃里有大量食糜,胃镜进去看不清楚,也没办法吸取,异物没有找到。

“去杭州的浙大邵逸夫医院,他们那里可以做小肠镜。”当地医生建议老吴家属赶紧转院。

CT发现“元凶”,卡在小肠里

小肠镜显“神通”

当天下午,老吴被家人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值班医生请到消化内科医生,为老吴再行胃镜检查,此时,老吴胃里的食糜已经没了,但依然没有找到根管锉。进一步行腹部CT检查,终于找到了“目标”,在老吴的小肠里卡着一个一端尖锐一端圆圆的异物,原来,根管锉已经一路游走到了小肠,尖锐的针头随时可能扎破小肠,造成更大的损伤。

“医生,能不能不开刀,我不想春节在医院过。”老吴提出诉求。

针对老吴的情况,急诊发起了多学科MDT讨论,急诊科、消化内科、普外科专家共同制订了周全的手术方案:做两手准备,消化内科先为老吴行小肠镜治疗,同时,普外科团队保驾护航,一旦出现风险,外科手术接台。

做好万全准备,当晚近11点,浙大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施冀浩主治医师操作双气囊小肠镜,通过前端气囊和外套管气囊的交替作用,慢慢深入长达5-7米的小肠仔细探查,最终在距离幽门两米多的位置,发现长约4cm的“元凶”——根管锉。

这么尖锐的物体,如何顺利取出且不损伤小肠黏膜?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操作技巧,施冀浩将尖锐的一端收到小肠镜头部的透明帽内,顺着小肠慢慢将异物取出,整个手术过程耗时20分钟。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的肠黏膜已经出现多发糜烂,应该是针划伤的痕迹。如果再耽误下去,一旦扎破小肠,可能造成腹膜炎、肠穿孔、肠出血,后果不堪设想。”施冀浩说。

术后,老吴禁食24小时后恢复进食,没有出现不适,顺利出院。

“想想都后怕,特别感谢邵逸夫医院的医生护士,救了我一命。”出院前,老吴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连连感谢。

每年开展小肠镜检查及治疗超500例

解决了以往消化道检查盲区

浙大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曹倩主任医师介绍,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约5-7米),位于胃和大肠之间,传统胃镜检查只能覆盖胃、食管和十二指肠部分,结肠镜检查只能覆盖大肠和回肠末端,小肠是消化道检查的盲区,小肠镜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

据了解,浙大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每年开展各类小肠镜检查及治疗超500例。小肠镜技术也从之前的“盲区探索”发展到精准诊疗。

“小肠镜,顾名思义是通过一根镜子,在前端气囊和外套管气囊的辅助下,把镜子送到想要到达的位置,进行各种诊疗操作,最基础的功能是观察小肠以及进行活检,比如有溃疡或者病变,可以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小肠镜还可以用于诊断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如间质瘤、淋巴瘤及腺癌)、克罗恩病、乳糜泻以及各类小肠罕见疾病。”曹倩说,近年来,浙大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大力发展小肠镜下病变的治疗,如小肠纤维狭窄切开及扩张、小肠异物取出、小肠息肉摘除、小肠黏膜下剥离术、小肠出血镜下止血等一系列高难度诊疗操作,内镜微创治疗,让患者实实在在获益。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