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开启快速抗抑郁“深度思考”

2025-02-20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抑郁症患者不再自己扛,主动就医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青少年与老年患者 破解抑郁之困的实践样本:从全国门急诊首方到省内率先成立诊疗中心

杭州日报讯 “气温上升,情绪问题也多了,最近我们医院抑郁症门诊很忙,来‘加号’的患者不少,但有个可喜的转变,其中主动来看病的患者占了80%—90%。”年后坐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抑郁障碍科主任谭忠林有感而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对精神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抑郁情绪仍是一部分人究其一生也解不开的结。如何快速破局?

去年12月,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开出快速抗抑郁鼻喷药物全国门急诊首方,目前已有20多位重度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今年1月,医院又在省内率先开出“快速抗抑郁治疗中心”,联动浙江大学团队攻坚抑郁症诊治难点,探索规范化的抑郁症快速诊疗新路径。

2025年是我国“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2025—2027)”的开局之年,从“漫长等待”到“即时响应”,健康杭州已开启快速抗抑郁诊疗模式“深度思考”。

闪过轻生念头的她主动“求救”

有一种“微笑抑郁症”更隐匿

委屈、抱怨、愤怒、沉默……坐诊抑郁症专病门诊,谭忠林见过太多的不良情绪。

30多岁的李女士和丈夫在杭创业多年,事业顺利、家庭和睦,让不少人羡慕。“前两年,小两口商量扩大经营规模,换了办公场地,新招来不少人,没想到一年下来,现实与当初预估的差距很大。”尽管在亲朋好友面前仍然笑哈哈,但李女士内心痛苦。她告诉谭忠林,自己面临贷款还款压力,吃不下饭,每天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半年瘦了20斤。

前两天,李女士半夜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霓虹灯,觉得自己孤独无助,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了百了的念头,好在她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挂了抑郁症专病门诊专家号。经过量表评估和诊断,李女士被确诊为中重度抑郁症,在谭忠林的建议下,她把一部分工作交给爱人,开始了药物和物理的康复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不同人群的抑郁表现各有特点。比如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不说话、哭泣、烦躁易怒,有轻生念头;产后抑郁则是持续悲伤、不知所措,与宝宝无法形成亲密关系;老年人抑郁症往往与自身高血压、糖尿病或长期疼痛等有关。”但谭忠林提到,生活中,部分像李女士这样的“微笑抑郁症”患者内心昏暗痛苦,脸上却挂着笑容,症状更加隐匿。

“相比20年前,现在主动入院‘求救’的患者越来越多,大约占了门诊量的80%—90%。”近5年来,谭忠林在门诊做过不定时统计,其中近半是14岁—25岁的患者,此外65岁以上老年就诊人群也在增加,“去年,我们医院总门诊量63万人次,相较2023年增长20%,从侧面反映出大众对于心理疾病的关注度与认知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数小时起效”为患者找回快乐

临床快速抗抑郁又有新解法

患上抑郁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人形容就像大脑患上了“重感冒”。

“生活中,还有人误以为抑郁症是‘想不开’,不知道它需要联合药物、心理、物理等方法进行治疗。”谭忠林提到,经过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努力,继快速经颅磁刺激和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后,临床上快速抗抑郁又有了新解法。

去年12月2日晚上10时许,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开出了新型抗抑郁药艾司氯胺酮鼻喷剂全国门急诊首方,受抑郁症困扰10余年的40多岁患者李女士,在喷药4小时后症状缓解。“今年1月至今,医院已有20多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用了鼻喷剂。一般后续每周使用两次,配合口服药维持治疗即可。”谭忠林说。

为什么鼻喷剂起效这么快?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浙大脑院附属医院)双聘教授胡海岚团队专门研究了其作用机制。原来,人类大脑中负责管理快乐、愉悦等感受的区域叫“奖赏中心”,而在大脑中还有一个部位叫外侧缰核,其恰好与奖赏中心“对着干”。当艾司氯胺酮进入人体后,可以抑制外侧缰核神经元放电,使得“奖赏中心”的多巴胺神经元受到的抑制减少,让患者重新获得快乐。

“以往,传统药物起效可能要一两个月,部分患者还没等到药效发挥就放弃了生命。现在有药物最快数小时就能帮助部分患者从抑郁情绪中得到缓解,既提振了医学界信心,还推动杭州市精神卫生领域迈出了一大步——率先在省内建立快速抗抑郁治疗中心,探索规范化的快速抗抑郁治疗新路径。”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副院长郭万军告诉记者,目前抑郁症在物理神经调控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可以实现通过刺激患者大脑特定脑区,较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目的。此外,通过血液基因型的测定,医生可以提前规避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为患者选择更优方案。

无独有偶,目前在国内其他省市,快速抗抑郁治疗中心也有了临床样本。

公开报道显示,四川省人民医院、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也陆续挂牌“快速抗抑郁中心”,在常规抗抑郁药物、神经调控治疗及心理治疗基础上开展特色技术,帮助难治性抑郁症或伴有自伤倾向的抑郁障碍患者尽早控制症状。

“抑郁症就像发烧,是包含了一系列不同原因且混杂各类表现的综合征,诊断上缺乏客观的生物学标志物。”谭忠林提到,业内相关领域科研专家正尝试从血液、脑脊液中获取标记物、遗传基因等,通过磁共振和脑磁图等观察患者脑功能及结构,介入AI诊断,从血液、脑影像到患者行为、表情、语音、语调等结合起来制作大模型,精准研判患者病情,实现全周期康复。

郭万军说,受到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的药理启发,目前,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正与胡海岚教授团队合作开展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支持的课题研究,探索如何通过“老药新用”快速缓解抑郁症。“医院还在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团队项目支持下,计划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伴自残行为或游戏成瘾等,整合利用数字疗法任务态神经调控、磁-电-光复合场神经调控等新技术,开展青少年抑郁障碍及其常见共患行为问题的新型神经调控策略临床研究。”

一个号码就能快速求助

从面对面到背靠背“抚触”心灵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吗?”“有喜欢的运动、爱好或者其他减压方式吗?”2010年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开设抑郁症门诊,自那时起,每回接诊新患者,谭忠林都习惯用拉家常的方式“开场”。

谭忠林说,语言是一门艺术,医学人文关怀是心理医生的必修课。“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属的支持、朋友的陪伴、环境和社会氛围非常重要。许多患者在康复后回忆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某个关键时刻,往往来自医生的耐心提问和倾听,或是朋友一句关心的问候,比如‘需要我做点什么’‘我可以陪你走走吗’,而不是带有指责评判性的表达。”

1995年,杭州就开通两路心理咨询热线,每天接听3小时;2004年5月25日,杭州市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85029595开通,由浙大精中(杭州七院)负责;2020年接入浙江省统一心理援助热线96525,仅2024年就有6万余个电话呼入。

今年1月1日起,全国首个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在多个地区正式开通,5月1日前,全国各地现有的心理援助热线将与“12356”实现无缝对接。“早在去年12月25日,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就已率先完成系统间的对接。”杭州七院心理危机与热线服务中心主任曹日芳告诉记者,今后一个号码即可接通,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AI也能即时问诊,为什么要坚守这样一条人工热线?

“许多人虽有心理疏导的需求,却因为‘病耻感’等不习惯向外界求援,而无需面对面就能畅快倾诉、获得快速响应的求助方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曹日芳表示。

这是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关爱的体现。2025年至2027年是“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在近日召开的杭州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市卫生健康委明确提出要做好医防融合,稳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入开展老年人、孕产妇、学生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筛查和“12356”心理援助热线服务。

近年来,杭州已有越来越多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加入心理咨询公益事业队伍。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心灵家园志愿者服务队的426名志愿者,一直活跃于医院志愿服务岗、社区、失独家庭中,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干预心理危机。这张“医院—社区—家庭”服务网,正帮助无数在心理困境中挣扎的人们“突围”。

三问抑郁症

1 问:抑郁症一定要住院吗?

谭忠林:不是,绝大部分患者在门诊治疗就够了。抑郁症的主要特点是持续悲伤,对通常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同时没有能力从事日常活动,并且这些现象持续至少两周。

2 问:出现抑郁情绪如何自查自救?

谭忠林:与你信赖的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求医生的帮助,抑郁症在正确的帮助下能够好转。继续从事平时喜欢的活动,常与家人和朋友联系,经常运动,哪怕只是短距离散步;坚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习惯。职场人群可以给自己放个假,停止思维反刍,避免反复回想过去发生的事情陷入无限期内耗,同时避免或限制酒精摄入等。

3 问:如何陪伴抑郁患者?

谭忠林:注意倾听,不必评论他们说的话是否有道理。不说“加油,你一定能好起来”,可以说“如果有需要就告诉我,我很愿意为你做些什么”“我就在你身边,我会陪着你”。

记者手记

照亮“隐秘的角落”

快速缓解抑郁情绪有多迫切?

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10年,重型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等的患病率始终为1%左右,但抑郁症的患病率却从2%左右升至10%以上。仅2023年至2024年,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的抑郁症门诊量就从32600人次增加至45500人次。

谭忠林的感受很直观,原本3个心理科医生一周坐诊3天,现在4个医生一周要坐诊6天。抑郁症不同于传统的慢性病,“心灵救援”的每一秒加速,都可能改写患者的生命轨迹。

跑医卫线10余年,我看到如今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模式有了新变化:以前医院主要为重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提供住院服务,多是封闭式病房,现在接近一半的住院患者以抑郁症为主,开放式病房从100多张增加到了350张。大众对于破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

从“漫长等待”到“即时响应”,从“数小时起效”迈向“全周期康复”,快速抗抑郁不仅是一次诊治手段的创新,更是一次打破医学局限的深耕,这一杭州实践加速推动全市精神卫生事业攀上新高峰。

2023年,《健康杭州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就提出“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杭州正在不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心理健康诊疗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等。除政策支持外,全市正加速构建从预防、治疗到人文关怀的心理服务体系:向全社会科普宣教心理疾病知识、探索AI数据模型协同“作战”、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

希望不是等待,而是行动。正如谭忠林所言:“时间不会治愈一切,但我们可以争取时间。”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