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常州经开区教育和文体旅局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优先谋划、优先保障、优先满足,着力关心关爱教师群体,让教师舒心从教、暖心从教、乐心从教,为推动经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构建“医教联盟”,让教师“舒心”从教
“探索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哪些疾病紧密相连?谁又是HP根除的适宜人群?” 近期,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王晓勇主任携手横山桥人民医院的杨鹏程主任等医疗专家,依托“医教联盟”平台,深入横山桥初中,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盛宴。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教育和文体旅局积极践行“医教联盟”理念,全面铺开学校与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新篇章,旨在构建更加紧密的健康教育体系。
“医教联盟”不仅为校园量身定制了“菜单式”公益健康服务,涵盖了广泛的常见病防治、急救技能普及等知识,还特别关注“双减”政策下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设立了专属心理热线,并邀请专业心理医生定期入校,为教师提供心理疏导与关爱,有效缓解其工作压力与焦虑情绪。今年,联盟成员单位已累计开展健康宣教活动39场次,惠及全区近4000名师生,为他们送去了专业、实用的健康指导与培训。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就医体验,经开区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引入市二院、市中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定期邀请名医坐诊,让教师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针对有特殊需求的教职工,还推出了上门治疗、康复护理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借助信息化手段简化签约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真正实现了医疗服务的便捷与高效。
自“医教联盟”成立以来,一系列的医疗合作、志愿服务及健康教育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教师的健康知识普及率与健康行为养成率,还促进了家庭医生签约率的稳步增长,有效增强了师生的卫生健康意识与整体健康水平,为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夯实工会阵地,让教师“暖心”从教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教师们心灵的归宿,一个温馨如家的存在。为了营造更加和谐、舒适的校园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常州经开区各校深入挖掘自身特色,精心规划活动阵地,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力求为教师打造一个幸福满溢的“家”。
在南塘桥小学,艺术与文化的气息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墨香四溢的书法俱乐部,让教师们得以在笔墨间寻觅心灵的宁静;而风筝俱乐部的成立,则让师生们在蓝天下放飞梦想,感受飞翔的自由与快乐。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更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为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南塘桥小学风筝俱乐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
新安小学将“心安”文化融入阵地建设之中,精心打造了四室、两屋、一家的服务体系。新荷书画室、新竹健身屋、新叶书屋等场所的设立,为教师们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与学习空间;而爱心母婴室、悦心休息室、知心小屋等贴心设施,则让教师们感受到了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温暖。
曾经,地域偏僻、物质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让许多教师望而却步。但如今,通过各校不断的努力,教师们在这里收获了事业的成功与成长,更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与满足。他们愿意扎根乡村、安心从教,为孩子们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常州经开区将继续加强工会服务阵地建设力度,以区健康服务总站为依托,持续推动教职工健康驿站建设,着力加强和完善“1+N”职工身心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打造更具有教育系统特色的“工”字品牌,为教师们营造一个更加温馨、幸福的工作环境。
加大激励保障,让教师“乐心”从教
常州经开区始终将教育事业置于发展的优先地位,2019年,设立教育发展基金,2021年,又增设教师专业成长奖励,旨在双向激励——既奖教以促学,激励莘莘学子勇攀知识高峰,又奖学以励教,引导广大教师深耕教育沃土,潜心培育未来之星。
“这份基金奖励,对我而言,其价值远远超越了物质层面的馈赠,它更像是一枚闪耀的勋章,是对我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的最高认可。”横林初中的优秀教师卞晓叶,凭借其在市初中语文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省赛中摘得二等奖的卓越表现,以及“常州市教学能手”的殊荣,已连续三年荣膺经开区教育发展基金的嘉奖。她表示:“这份来自上级部门的肯定,如同春风化雨,不仅为我未来的教育征途增添了无限动力,更坚定了我守护教育初心、为经开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的决心。”
卞晓叶老师的感言,是常州经开区教育激励机制成效的生动写照,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事业上不懈追求、勇于担当的真实写照。
为持续激发教育活力,常州经开区着力推进财政经费保障、专业发展激励、教师成长督促三大机制,制订、出台了《经开区教育系统“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常州经开区教育人才招引计划》《经开区教师专业成长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教师奖励政策,用真心诚意、货真价实的制度激励教师。
据了解,截至2024年8月,教育发展基金已实施5轮奖励,316名优秀教师和校长获奖励237.35万元;专业成长奖励已实施3轮,324名优秀教师和校长获奖励203.05万元,奖励标准和力度位居全市前列,力争教育人才“引留多、外流少”,有效激发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性。
(尤佳 沈迪倩)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