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老街点位视频预案完成。”“收到!”梳理城市管理重点保障点位清单、完成预案……临近“五一”假期,在无锡市城市管理局11楼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智慧城管”青年突击队正在加班加点,他们关注着694个精细化管理单元,利用智能识别、物联网联动等技术,年均解决超百万个城市环境问题。更聪明的智慧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化,也让市民的生活更舒适。
AI算法识别暴露垃圾
在无锡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王美玉专门负责处理平台建设的技术难题,并与第三方公司沟通,建立更适合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算法技术。工作时的王美玉时不时扶一下眼镜,但眼睛总是紧紧盯着屏幕。“算法是通用的,但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比如,以前的算法不够聪明,会将过马路的人群识别成乱扔垃圾,因此需要开发更适合无锡市的算法。”王美玉一边学习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一边调整已有算法,优化识别能力,提升准确度。目前,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拥有了根据实际情况改进的算法模型,实现对暴露垃圾、店外经营、游商等18类问题自动预警,识别准确率达95.07%。
科技赋能城市“智”理
4月26日早上7点左右,在锡山区东亭街道明泉社区柏木桥路附近出现一处机动车游商,智能识别系统立刻将这一情况推送至运管服平台指挥协调系统,内勤人员收到后核实确认并第一时间下派至属地,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于8时左右完成处置。如此清晰明了的工作模式,背后是可移动式太阳能物联网智能识别系统的功劳。
在11楼的监控大厅值完夜班,指挥科的丁之仰又赶紧回到3楼工作室,对接假期间的重点保障清单。“点位目前梳理出72个,还在新增,在重点公园景区、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都有。”每逢节假日,或遇上恶劣天气、重要保障工作等,都是丁之仰和同事们最忙的时候,大家一起提前部署预案,通过指挥调度工作平台,即时处置突发问题。1998年出生的丁之仰上大学时是学金融的,2020年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成了城市管理方面的“技术大咖”。
以丁之仰为主的3名青年骨干组成工作专班,与技术人员、属地沟通联络,2年内在全市安装完成665路可移动式太阳能物联网智能识别系统。这套自动化系统改变了以往人员定期巡查、定点蹲守的传统管理模式,智能化系统解放人力的同时,处置问题的效率反而更高。
(记者 张颖/文、摄)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