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石湫街道桑园蒲村竭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进互促”的校地党建共建工作新格局,与南京晓庄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开展党建共建,依托校地共建大平台,引导高校学子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为乡村发展汇聚了强大的青春力量。
校地共建,关爱“红领巾”
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神经末梢”,教育在乡村振兴中也发挥着先导性作用,为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桑园蒲村积极与高校携手合作,以校地合作助燃乡村教育,努力促进乡村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近年来,桑园蒲村与南晓旅管院合作,开发“童”心向党系列主题课程,借助“六一”、国庆等节点,向儿童普及党的历史、讲述英雄故事、带领其朗诵爱国诗歌等,引导辖区幼儿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南晓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开展“科技筑梦、创新成长”青少年创客教育夏令营活动,引入包括STEM编程教学、数学思维拓展游戏等特色课程,用“理论+实践”为乡村儿童提供丰富有趣的科普资源,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学习中探索、探索中成长,培养其科学精神、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体院合作,连续两年开设“爱心暑托班”,坚持“多元化、多样化”为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服务需求,设置安全教育、科学普及、名著导读、课业辅导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并将文化传承、体育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贯穿始终,让孩子们暑期不孤单、成长有快乐。
与浦江公益慈善管理学院合作,2023年开创了“周末新芽”陪伴行动,大学生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关爱乡村儿童,为其开展课业辅导、阅读、绘画等基础功课辅导,释放童真烂漫,保护童年美好。
校地共建,守护“夕阳红”
2022年尾,桑园蒲村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优势,迎来与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公益慈善管理学院的合作。在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后,双方便开始紧密的联系,以“敬老助老”为抓手,努力打造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双方以大杨甸冲自然村为试点,为老人开展定期服务,学生们主动为老人进行简单的健康体检并提供合理的健康生活建议,在现场测量血压、血糖中,拉进了青年同老人间的距离;他们与老人促膝谈心、为老人打扫卫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孤独的老人们真切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他们联合其他姊妹社团,为老人提供了更多元更专业的志愿服务:联合武术协会,开展武术太极表演活动;邀请书画社成员,春节为老人送春联;联合梦想沙伐公益社,开展“青春伴夕阳,跨数字鸿沟”活动,教老人正确使用智能手机的同时,还传授各种防诈骗常识……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与浦江学子们的合作,既让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也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
校地共建,绘就“新画卷”
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沿着枣树岗自然村入村口的村道一路慢悠悠的走下去,一幅幅充满乡村风情的墙画映入眼帘,“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美丽乡村画卷缓缓打开。那是南晓大学生冒着酷暑炎热,用手中的画笔和颜料,以墙为布,为乡村增添的无限生机。正值美丽乡村建设,南晓大学生来到桑园蒲村开展暑期调研,那涂白的外墙便成了他们实践的“宝地”,青年们发挥绘画专长,齐心设计构图、调配色彩、描边勾线、绘图成形,一面面文明和谐、生动活泼的彩绘墙面,不仅让枣树岗村成功换上了美丽乡村“新衣”,也传播了文明新风尚,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同时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成果。这是青年学子用技能服务基层的最美缩影,也是校地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好实证。
时光飞逝间,这场青年和社区的“双向奔赴”也会更加热闹,青年们用专业知识赋能志愿活动,用无限青春书写公益篇章,开启了基层治理“幸福密码”的桑园蒲村也会更加和谐与美好!
通讯员:陈艺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