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南京 > 正文

“尝鲜”南京首条无人驾驶地铁

文章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1-09-09 09:45:18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七号线先导段已完成“无轨化”铺轨,相比传统施工方式优势明显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9月8日上午10点18分,在南京地铁7号线马家园车辆段,一列轨道车载着部分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体验了一把地下穿行。轨道车从马家园车辆段出发,一路向西行进,耗时45分钟到达五塘广场站。据悉,地铁7号线先导段(黄方村站—马家园车辆段)铺轨完成。此次短轨通目标顺利实现,标志着南京首条无人驾驶地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通讯员 地轩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轨道车45分钟行进16公里 沿途共有9个地下站台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9月8日上午10点15分,记者一行从马家园车辆段登上轨道车,“不约而同”围到驾驶舱一旁,都想尽快目睹七号线轨行区“真容”。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10点18分,由两辆轨道车相连组成的轨道车组缓缓启动,一路向西行进,行驶了2公里后,顺利进入了地下轨行区。8分钟时间后,大家到达第一站仙新路站。仙新路站台还未装修,安全防护门已经安装到位,将站台和轨行区安全隔开。经过45分钟,轨道车最终到达五塘广场站,完成了16.1公里的旅程,期间还途经了尧化门站、尧化新村站、尖山路口站、丁家庄站、万寿村站、晓庄站、窑上村站。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中铁十四局南京地铁7号线项目部负责人李东介绍,由于是两辆轨道车相连以及轨道车的自身运行能力等原因,此次旅程的平均时速约25公里,最高时速也仅为36公里。轨道车不等同于地铁列车,时速比较慢,不到列车直线行驶时速80公里的一半,等未来七号线开通后,这段路程用时估计会缩减一半时间。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记者注意到,轨道车行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小颠簸,但震感不强烈,大家即使站着也只是轻微摇晃一下。对于这个现象,李东告诉记者,铺轨完成和正式通车是不同的概念,轨道还有一定的落差,后面还有很多道工序,比如钢弹簧浮置板还要顶升,顶升后列车通过连接口处就不会再有“颠簸”感了。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南京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先导段完成“无轨化”铺轨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地铁7号线途经栖霞区、鼓楼区、建邺区和雨花台区,线路东起新尧新城的仙新路站,经丁家庄片区后沿幕府路快速通道向西,过五塘广场站后转南,沿内环西线继续向南进入河西新城,南至西善桥站,全长35.49千米,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置27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列车采用B型鼓形列车6节编组。地铁7号线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南京首条无人驾驶的地铁线路。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此次完成铺轨的是北段黄方村—马家园车辆段,标段内区间长,工程量大,特殊减振道床设置多,作业空间狭小,交叉施工频繁,给施工带来诸多困难。李东介绍,黄方村站-马家园车辆段铺轨采用了“无轨化铺轨”工艺,所谓“无轨化铺轨”是指轮胎式轨排车、轮胎式铺轨机、自变形混凝土罐车取代传统的轨道平板车、轮轨式铺轨机、混凝土料斗进行铺轨的作业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无轨化铺轨”相比传统施工方式在安全、质量、成本、工期等各方面优势明显。此种新型作业方式无需在隧道中安装走行轨,避免了对隧道结构的损坏,通过轨排正运-轨排倒铺-混凝土倒筑的顺序让各工序间互不干扰,各工作面相互独立,极大降低了安全风险。此外,新型的铺轨设备可自由变跨以适应不同工况,解决了因混凝土远距离运输用时长、转运环节多而影响工程质量的难题。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黄方村站—晓庄站区间4.6公里的铺轨施工是全线的卡脖子工程,由于区段内没有轨排井,导致组装好的轨排、钢筋等轨料无法直接吊装至洞内,传统施工方式不能满足工期要求。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为此,中铁十四局创新将轨排基地由地上搬到了地下,糅合传统的人工散铺和机械铺轨的特点,采用半机械铺轨方式,利用盾构井吊装轨料,将车站站台板和轨行区作为轨排组装、存放场地,场地内安装特制龙门吊装轨排,再由轨道车输送至作业面,成功攻克了特殊地段铺轨效率低、成本投入大的难题,综合工效是人工散铺的2.5倍,为同类型施工提供了参考。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记者还了解到,南京地铁7号线是南京地铁线网中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线路。建成后能够有效缓解南京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推动河西新城和保障房开发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护古都风貌,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引领和保障城市格局优化、转型升级、品质提升,支撑南京特大城市现代化发展,全面助推“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通讯员 地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w3Q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