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com/新江南网荣誉出品 |
超越“非农非村”困境 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每日商报讯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建设具有个性化的美丽乡村文化成为各地带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和目标。对此,桐庐县桐君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主动对接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需求,历经五年的探索,提出了具有个性化和标识度,又具有“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的美丽乡村文化培育的解决策略,并于2019年开启了相关成果推广。在近期杭州市第七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中,桐君成校的《超越“非农非村”困境,个性化乡村文化培育新模式的县域实践》喜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大解决策略助力美丽乡村文化培育
五年来,桐君成校始终走在探索个性化乡村文化培育新模式的道路上,在此过程中,学校找到了针对乡村“城市化”,广大乡村陷入“非农非村”的社会困境;乡村文化振兴缺少现成的培育模式,导致乡村文化缺少个性特色;乡村文化教育缺少载体,文化难以转化落地等三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策略,即一是破困境:让乡村文化有标识度,以“庭院”为平台打造的“人美、室美、院美、和美”的四美庭院文化;二是深挖掘:让乡土文化“个性化”,创新性提出了破解乡村文化“雷同化”,关键在于人文历史、乡愁元素、特色产业文化三大方面的文化差异性,彰显乡村的个性,浓郁农村的特色;三是共学养:让乡村文化有载体,培育“学共体”育民俗文化,让文化自我生长;四是筑品牌:让乡村文化节日化。
同时,学校还总结了三大创新点,独创了具有“标识性标准”破解文化城市化、雷同化之困的《有地域标识度的美丽乡村文化培育实施标准》、匠心独运引领文化培育新路径的“五维创新引擎”和学共体孕育乡村文化新生态“自在繁茂”,进一步丰富了美丽乡村文化培育的深层内涵。
积极推广应用,深耕个性化乡村文化培育
在振兴乡村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桐君成校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并积极推广应用于更多乡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推广应用具有标识度的文化培育模式,2022-2023年该县入选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和省级“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名单,村的文化特色得到了凸显。作为美丽乡村文化教育有效载体,学共体模式也深入人心,被全国各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尤其在经过推广应用后,“个性化”文化培育成果丰硕更是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该县乡村旅游同比增长23.95%。该成果的实施推广让乡村超越“非农非村”社会困境,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展望未来,桐君成校将继续深耕个性化的乡村文化培育,让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更加浓郁,让乡村的每一片土地都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每一位乡村居民都能自豪地感受到自己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校坚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文化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新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com/新江南网荣誉出品 |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