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杭州 > 正文

上城新建校园里“藏”着百年老宅?当年小有名气的“花”牌锦缎就出自他家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8-16 07:16:00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xwC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杭州天杭教育集团(橘苑校区) 校园里的“陈家大院”。xwC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今年秋季,上城区有6所新校园将正式投入使用。其中,位于闸弄口街道工农路与董家桥路交叉口的杭州天杭教育集团(橘苑校区)格外引人注目——这座现代感十足的校园内,竟藏着一处古色古香的杭州市历史保护建筑“陈家大院”。xwC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这是一座清代经典杭派民居,也是目前艮山门外机杼文化的唯一遗存实体,距今已有160年的历史。xwC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该宅院始建于同治三年,有大小房屋10余间,清朝光绪年间被南宋名臣陈文龙的第28代后裔陈雪泉买入后改办机坊,置脚踏木机6台、缫丝机1台,一举成为当地机坊大户。为了区别其他机坊的丝织产品,陈家所织绸缎皆织有‘花’字图案。‘花’牌丝织品在当时的杭州小有名气。”杭州市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俞长寿娓娓道来。xwC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最早发现并呼吁保护陈家大院的,正是俞长寿。2015年,他在研究艮山门外杭州机坊文化时,在三里亭老街发现了陈家大院。古有民谚“艮山门外丝篮儿”,这里是杭州蚕桑业的集中之地,自唐以来就机杼声隆隆,盛产绫罗绸缎。清《东城杂记》载:“杭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然而时至今日,艮山门外兴旺千年的机坊几乎绝迹,唯有三里亭的陈家大院还保留机坊大户的遗存,因此显得十分珍贵。俞长寿认为,其未来可以在杭州的乡土文化建设和中国丝路文化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xwC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2018年,这处保存基本完整的民居老宅被列入杭州市历史建筑,在三里亭南区块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得到保护,并划入了新建校园——杭州天杭教育集团(橘苑校区)内,进行了全面修缮。xwC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记者了解到,该校办学规模达36个班,今年9月开学将迎来五六年级共计近800名学生。那么未来,青少年教育将如何与传统文化传承进行深入融合?xwC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据杭州天杭教育集团副校长黄晓君介绍,6年前,该校就创新性地将丝织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市级精品课程《桑·蚕·丝》主题项目式学习课程充分融合,以“桑的数字奥秘”“桑的华丽变身”“蚕的奇妙蜕变”“丝的前世今生”“丝的无限魅力”五大板块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多元化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xwC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为了更好地传承丝织文化,新校区不仅将布设茧型引导台和文化造景,还将在教学楼一楼布设儿童友好展厅,展示《桑·蚕·丝》项目前期实践成果。”黄晓君说,“未来,我们还计划把陈家大院打造为非遗体验点,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大院、走近非遗。”xwC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