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路通了
橙柿互动记者 邵婷 临安区融媒体中心 朱俏英 锦南街道微融圈 田咪咪
本报讯 6月27日,大雨经过短暂的休整,忽然如排山倒海而来。
14时57分,临安区气象台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青山水库水位升至29.28米,横溪湿地水量急剧上涨。
很快,临余线余村东湖村口路段积水深度达30厘米以上,车辆已无法通行。此前,因横溪市坞段河水暴涨,天目路南延段市坞道路便桥被冲毁。
临安区锦南街道市坞村两条通往外界的路全断了,市坞村成了孤岛。
“市坞要与世隔绝了!”“上午送孩子参加期末考试,晚上他咋回来?”“我地里刚收的菜明早还要拿去卖呢!”市坞村村民群里不断弹出消息,焦虑的情绪如同暴雨中氤氲的水汽,在村民之间流动、满溢。
但让市坞村党支部书记朱海平更焦虑的是村民赵军的求助:“这怎么办?明早我爸要做血透的,出不来了。”赵军的父亲赵根田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低保户,每个星期要到医院做三次血液透析。父亲的治疗要耽搁了,赵军很心急。
“得赶紧处理,不然要影响整个村!”朱海平马上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15时59分,临安区人大党组书记、主任钱美仙,临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唐锋会同锦南街道主要领导赶赴现场察看汛情,现场商议处置方案。
经研判,现场决定在原有便桥基础上,重新搭建一座钢桥,延伸至市坞村。临安区新锦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迅速对通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专业评估。“起吊机都在现场待命了,就等着施工,抢抓几分钟时间也好的!”新锦产业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18时11分,第一根横梁落下。吊装配重块、架设横钢梁、铺设路面板,电焊火花在漆黑的雨夜中溅起。为了保证桥梁强度,抢险人员架设好横梁后,在上面铺好钢板,还在两边架设了1.2米高的栏杆。
3个多小时后,一座宽1.5米、长10多米的临时便桥搭建成功,“孤岛”路通了。
不过村民又开始担心:“这里本来就是个临时便道,桥梁冲毁后两边的路基比较松。桥架上去以后会不会出现地基下沉?大水会不会把新桥再冲毁?”朱海平决定和村干部及志愿者值守。
夜已深了,驻村干部、综管队员、村社干部、党员、志愿者又下沉到市坞的各个角落巡查险情。朱海平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临走前他又检查了一遍现场的安全提示、桥梁情况,这才借着路灯回家。
市坞村又回归了宁静,只有淅淅沥沥的雨还在下。
1.5公里绿道,来了500多位“扫地僧”
橙柿互动记者 凌姝文 建德市融媒体中心 卜金 梅城镇微融圈 章青
本报讯 6月28日清晨,天色渐渐亮起来,梅城镇党委副书记胡风华在江边巡查时,发现江边绿道的积水几乎不见了。
“这水淹了快4天了,总算退了。”心里这样想,脚步不敢停,回到办公室,胡风华马上制订了一份简单的清扫行动方案——积水退去了,但地面上脏污不堪,急需清扫。
七郎庙-定川门、定川门-澄清门、澄清门-福运门。他在方案上画了三段起始线路,总长约1.5公里,每段都标注了对应的清扫社区,安排了清扫人员。
社区工作人员,还有辖区企业、银行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社区居民等,清扫队伍有500多人。人多,但不乱。上午10点半,梅花社区党委书记柯丹带着自己社区的18人,在澄清门集合。他们都知道要来当“扫地僧”,但直到挥起扫把和铁锹时,才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我们先扫了一遍,发现有些垃圾牢牢卡在缝隙里,一些淤泥也结得硬邦邦的,花了好大力气纹丝不动。”柯丹说,好在镇里还准备了4台高压水枪和1辆高压水车帮忙。
水枪一头埋入江里抽水,一头对着地面冲刷,总算把泥巴冲得有些松散。柯丹再次将扫把当作铁锹,从靠近城墙的位置往外走,把泥水往江里扫,来来回回走了无数趟。
等中午12点多清扫完所负责的片区,柯丹才发现,自己成了“小泥人”。“雨鞋变成了泥鞋,裤子上也都是泥巴。”
这场清扫行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基本将梅城外围绿道的积淤清理干净,垃圾足足装运了20多辆次。
“目前沿江平台还是处于封闭状态,待水位降至警戒线以下,我们将路面彻底冲刷干净了再开放。”胡风华说。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