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模式里有答案
每日商报讯 在万物皆可“数字化”的时代,新型数字人才已然成为众多企业竞相追逐的“香饽饽”。为了让“香饽饽”与企业发展更加“同频”,西湖区交出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全新答案。
近日,西湖区人社局召开“‘政行校企’深度融合同频共进培养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座谈会,浙江省信息通信协会、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浙江方大通信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未来,人才队伍的培养模式将更加灵活多样,不仅学生能到企业的实训基地提升技能,企业员工也能到学校的定点课堂继续深造。
合作培育技能人才
实现校企共创双赢
“有技术的学生,确实是企业的‘财富’,他们能在岗位上迅速融入,技术应用也得心应手。”提起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学生,浙江方大通信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可谓是赞不绝口。而这一好印象源于双方在去年亚运会期间共同推出的“亚运工学交替试点”项目。“去年,有80名师生深度参与亚运场馆的通信保障工作,不仅充分展现了学院教育成果,也为我们的技术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作为在企业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创业者,方大通信创始人深谙培训的重要性。据了解,今年方大通信的培训课堂不仅涵盖低压电工、高空作业人员等制造业人才培训,还推出了开源物联网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大数据应用工程师等新型数字人才培训内容。在方大通信创始人看来,随着公司对数字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与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技能实践平台,也助力院校培养更多能够向企业输送的专业人才。”
多元化培训模式
培养更多高适配度技能型人才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相应的学生。”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培养适配度高的技能型人才,一直是学校矢志不渝的追求。据了解,为了紧跟数字化时代的步伐,去年12月,学院根据产业导向创立了数字信息学院,专注于数字技能人才的培育。“我们正在筹备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人工智能训练师的专业开设,希望了解到更多头部企业最新的应用场景,从而优化课程设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学校的联合培训模式将更加多元化。据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老师可以进入企业授课,也可以让企业员工到学校来接受培训。为全力打造技能人才的培育地和成长地,学校还将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专家与人才,结合企业需求、岗位要求,共同研讨专业课程设置,为企业精准培养技能人才。
事实上,西湖区一直在扎实推进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仅去年一年便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数2.47万人次,其中数字技能培训占比19.1%,技能人员占从业人员占比位居全市前列。
截至5月底,西湖区共开展职业技能公益培训65场,新增技能人才3587人。西湖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西湖区将深入实施‘西湖金蓝领’培育工程,构建‘政行校企’四元共建机制,实施‘西湖匠苗成长工程’,探索打造龙头企业主导,技工院校、产业链相关企业、社会培训评价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行业技能生态圈,加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全力打造技能型社会示范区。”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